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公布2022年空污、水污嚴重違規的企業名單,從違規事實嚴重性、總裁罰金額與次數綜合評量,頒發第五屆「環境金害獎」。今年的得獎單位有五度獲獎的國營事業「中油」、去年也獲獎的「經濟部工業區服務中心」、政府工程承包商「臺鍍科技」,及肉品加工龍頭「大成」。持續獲頒金害獎的企業,凸顯光靠環保機關裁罰,無法徹底遏止污染發生,需仰賴相關主管機關,如經濟部、公共工程委員會等,將遏止污染納入政策規劃,也應加強對污染具實質嚇阻力的法規規範。期待政府能認真檢討,提出有效的管理方案及政策工具,降低污染的同時也引導企業往低碳、永續的方向轉型。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曾虹文說明,金害獎是從去年空、水污的違規裁罰中整理出違規金額最高與次數最多的前十大違規企業名單(如附表),再依據違規嚴重程度評選出得獎企業。而要能分辨企業違規嚴重程度,有賴於多年前我們推動環保署公開裁處事由。但很意外的,到現在竟然還有企業的違規事由沒有被公開。宏悅工業是一家位在台中大里的電鍍廠,去年水污違規金額最高,且被判定違規情節重大,但台中市政府只有揭露違反的法條,我們無法確定違規原因,所以無法頒獎。因此,我們要求台中市政府說明沒有辦法公開裁處事由的原因是什麼,並立即如實揭露所有裁處企業的違規事由,也要求環保署善盡監督責任,要求資訊公開狀況不佳的地方政府儘速改進。
今年3/20是申請納管的未登記工廠繳交「工廠改善計畫」
經濟部修訂工輔法,以「全面納管、就地輔導」為目標,強調會避免高污染風險的工廠留在農地上。然而卻有長期偷排有毒廢水,違規情節重大、遭勒令停工的中高污染農地工廠,正在進行就地合法程序,其嚴重污染的違規記錄並不影響繼續留存在農地上。由於長期缺乏資料佐證農地工廠污染治理漏洞,難以與政府對話,綠盟於總統盃黑客松提案,透過資料直面治理漏洞,建立對話機制,進而開啟公私協商之門,修補治理漏洞。本文爬梳此運用有限資料找出農地工廠污染治理漏洞的過程,並說明後續對政府政策產生什麼影響,以及農地工廠倡議的未竟之事。
關鍵字:污染治理、開放資料、循證決策、農地工廠
農地工廠治理爭議多年,經濟部於2010、2019年兩度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簡稱工輔法)讓農地違章工廠納管,並強調會避免高污染風險的工廠留在農地上。然而2020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簡稱綠盟)卻發現一間長期惡意偷排有毒廢水,遭環保機關認定違規情節重大、勒令停工的工廠,竟是一間中高污染產業別的農地工廠,不僅已取得臨時工廠登記證,且嚴重污染的違規記錄並不影響其繼續留存在農地上。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公布2021年空污、水污十大違規企業名單,並從違規事實嚴重性、總裁罰金額與次數綜合評量,頒發第四屆「環境金害獎」。今年的得獎者有第四度上榜的國營事業「中油」以及化學原材料製造商「華鉬實業」、半導體導線架製造商「利汎科技」與經濟部工業局轄下的工業區服務中心。綠盟指出,中油、工業區服務中心都受經濟部管轄,華鉬也位於經濟部轄下的工業區中,但在2021年卻分別發生火災、嚴重超標、偷排廢水等問題,對於這些環境污染經濟部責無旁貸,必須負起完全的督導與管理責任,確保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兼顧環境永續。
今年是綠盟第四度頒發環境金害獎,從近四年的違規紀錄分析(表一),2021年全台空污、水污總裁罰件數相較前三年有明顯的下降;依裁處事由與違反法條篩選出造成污染事實的裁罰仍呈現上升的趨勢,整體來說,事業單位在污染管控仍有待加強。
表一:近四年空、水污裁罰筆數
農地違章工廠納管期限已於3月21日截止,經濟部積極輔導業者登記納管,有將近4萬家農地工廠申請納管,走就地合法的程序。按照工輔法規定,僅低污染工廠可申請登記納管,但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發現,過去有少數中高污染工廠,假借低污染名義申請,竟通過審查,顯示經濟部與地方政府對農地中高污染工廠的掌握度不佳;且依照現行法規,若工廠發生環境污染事件,亦沒有實質的退場機制。
綠盟今(24日)與立委洪申翰、彰化縣議員吳韋達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經濟部不要只顧納管、不顧污染,應盡速建立跨部會合作機制,全面勾稽工廠製程與排放資料,確實掌握工廠污染風險,並制定合理且有效遏阻污染的退場機制,守護台灣農地及糧食安全。
低污染真的低污染?中高污認定需要跨部會合作
掃了再買改版工作完成後,還是需要大家一起參與,才讓企業感受到必須檢討、改善的壓力!本文將會跟大家一起回顧2021年裁罰金額最高的五間製造商,請大家跟我一起拿出手機,在掃了再買中搜尋這些企業,對要求這些企業改善按下「+1」。我們會審視「+1」數高的企業的污染狀況,要求這些企業說明、改善,請大家一起參與,讓我們對這些企業的要求變得更加有力!
no.5 味丹企業:味丹,好像有人在臭ㄟ
味丹是大型食品製造商,旗下有味味A、雙響泡等知名泡麵品牌。味丹2020年12月被查到廠區附近異味污染物超標,於2021年遭開罰97萬元,拿下本榜第五名。另外味丹2019年也曾因沒有取得許可就逕自排放、貯留廢水,並且排放廢水超標19倍,遭開出一張232萬、兩張43萬罰單,勒令停工。品牌大廠連申請排放許可都做不到,確實不應該!
no.4 巨大機械(捷安特):安特,安捏甘賀?
這次要為大家帶來的是酒類產品製造商,環境裁罰表現評比。這次的評比對象是掃了再買資料庫中,在臺灣本土製造酒類飲料的製造商。對這些企業的違規樣態進行分析,可以瞭解到這些企業最常違反的是超標排放污水,在所有75筆環境違規中,有14筆是因為超標排放水污遭到裁罰,佔比近兩成,空污排放超標共7次,佔比約一成。
在這些水污超標的裁罰中,超標的物質主要是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養量(BOD)、與固態懸浮物(SS),這些污染項目雖然不具毒性,但仍會造成水體渾濁、優養化,進而增加水生生物缺氧死亡的風險。也會讓水體產生惡臭,降低遊客親水意願。空污超標則是以異味污染物(臭味)飄散、粒狀污染物(黑煙)為大宗。
臺灣菸酒公司前身是菸酒公賣局,如今仍由財政部掌握全數股權。台酒不管是在裁罰次數上,還是裁罰金額上,都是本評比企業中最多的。台酒的39次環保裁罰中,包含8次排放水污超標的裁罰。
(圖片來源:柯金源)
去年,為了瞭解農地工廠對農業安全造成多少風險,我們參與了總統盃黑客松競賽。在各方工程師的熱血加持下,我們成功整合公開資料,找出有污染記錄或中高污染行業別的農地工廠,獲選優勝團隊。
參賽只是我們遏止農地污染第一步,這一年來,我們用參賽時盤點的資料不斷與經濟部協商、合作,要求政府正視農地工廠對糧食安全的威脅,積極嚇阻農地污染。這一年來,我們做到了:
#中高污染農地工廠資訊公開
我們參與總統盃,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法規雖然規定了哪些業別或製程的農地工廠,應該被認定為中高污染。但經濟部過去卻沒有公開中高污染工廠的名單,讓大眾無法知道中高污染工廠對農地的影響,也無法知道中高污染的認定狀況是否合理。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連續三年公布空污、水污違規大戶,今(4/21)依照環保署2020年的裁罰紀錄,頒發第三屆「環境金害獎」給五家企業,包含中鼎旗下的烏日焚化廠營運公司「倫鼎」,因監測數據造假遭罰2000萬;獲得許多永續獎卻有26次違規的「遠東集團」;國際品牌Dell的供應商「金像電子」;及連年上榜得獎的「中油」及「台塑集團」。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表示,綠盟透明足跡計畫整理1605筆違反《空污法》及2743筆違反《水污法》的裁罰紀錄,分別依據裁罰金額及次數列出43家入圍名單,其中17家是上市、上櫃公司。這些入圍企業中,石化、紡織、廢棄物處理占違反空污法的一半以上,其餘則是鋼鐵、造紙、玻璃業。違反水污法的則橫跨紡織、造紙、畜牧、食品、電鍍、印刷電路板、化工業。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年推出「掃了再買APP」,只要掃瞄商品條碼,即可看見製造商的環境違規紀錄,提供消費者另一個選擇友善環境商品的資訊,藉此讓企業不再心存僥倖的違規,以及有動力做好污染管理。並號召志工與消費者共同創建商品資料庫,截至12月已建立將近1萬4千筆商品,涵蓋2000多家製造商。
綠盟串接「掃了再買」商品資料庫與「透明足跡」網站的環境違規紀錄,今(23)日公佈資本額前200大民生消費品牌名單及其環境違規紀錄,並依據近三年違規金額、持續污染或違規程度,選出五家企業,包含大成、福壽、大西洋、宏全、今口香,另外也點名食品業龍頭統一集團,要帶頭做好子公司與供應鏈的管理,並說明企業的回應與承諾,希望透過資訊公開,讓企業可以做到負責任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