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集團是臺灣最大石化集團,在氣候變遷減緩與環境權、人權保障都負有不可迴避的義務。關心台塑氣候與環境人權義務的團體,6月9日於台塑公司股東會會場外召開記者會,要求台塑必須提出更明確的淨零路徑與措施,同時也要回應在海外投資造成的人權、環境侵害。團體代表也以股東身份進入會場發言。向台塑股東說明台塑在氣候、人權議題上的表現若不能積極改善,不只影響企業永續經營的表現,更將嚴重拖緩淨零轉型。各團體共同呼籲台塑集團全體股東,要一起監督台塑永續表現,並要求台塑善盡企業的環境與人權義務。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連續三年公布空污、水污違規大戶,今(4/21)依照環保署2020年的裁罰紀錄,頒發第三屆「環境金害獎」給五家企業,包含中鼎旗下的烏日焚化廠營運公司「倫鼎」,因監測數據造假遭罰2000萬;獲得許多永續獎卻有26次違規的「遠東集團」;國際品牌Dell的供應商「金像電子」;及連年上榜得獎的「中油」及「台塑集團」。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表示,綠盟透明足跡計畫整理1605筆違反《空污法》及2743筆違反《水污法》的裁罰紀錄,分別依據裁罰金額及次數列出43家入圍名單,其中17家是上市、上櫃公司。這些入圍企業中,石化、紡織、廢棄物處理占違反空污法的一半以上,其餘則是鋼鐵、造紙、玻璃業。違反水污法的則橫跨紡織、造紙、畜牧、食品、電鍍、印刷電路板、化工業。
曾虹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
2020/07/23 報導者
台塑六輕在7月15日又爆炸了,爆炸的原因竟然跟10年前一樣,都是煉製二廠泵浦軸封洩漏,以致發生火災引起爆炸。事故造成3名員工受傷,雲林縣政府重罰新台幣500萬元,並勒令停工,同時要求台塑成立事故調查小組,3天內釐清事故原因。
近年全民關注空污問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25日)舉辦「第二屆環境金害獎」空污的頒獎典禮,從裁罰總額及違規次數最多的前十大入圍名單中,評選四家「環境金害獎」得獎名單。分別是包材生產商「三櫻企業」、國營事業「中油」、石化龍頭「台塑」以及台泥集團旗下的「信昌化工」。
水污得獎名單請見:環境金害獎頒獎典禮 不做產業龍頭,偏做污水龍頭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賴偉傑說明,綠盟整理環保署2019年違反空污法的裁罰紀錄,從1893筆記錄中,依據違規情節的嚴重性、裁罰金額、裁罰次數等原則,選出20家入圍企業。20家裡面有13家石化關聯產業,包含9家石化業,4家塑膠製品業(含合成樹脂與橡膠),其餘則是印染、肥料、水泥與廢棄物處理業等。
日前六輕麥寮工業區發生氣爆,雲林縣政府開罰五百萬元並勒令停工,但六輕周遭文蛤池、虱目魚塭陸續傳出暴斃死亡災情。
#爆炸不只一次
事實上六輕大小事故不斷,但是自主管理的能力很差,所以政府耗費2100萬的納稅錢幫六輕做企業總體檢!
#爽拿租稅優惠 #環境污染危險卻要全民承擔
租稅優惠本來是鼓勵產業進行轉型和創新,但是六輕拿了補貼,卻連基本的風險管理都做不好,污染的環境成本、公共安全的風險都還是要由人民承擔!
#沒有畫面 #就是沒有畫面
企業得到多少優惠,花費的項目應該讓人民可以公評,這些資訊在政府或是企業的公開資訊中都看不見!
因此我們嚴正要求:公開獲得租稅優惠的企業名單與金額
上週日(2019年4月7日)下午2點4分,雲林六輕台化芳香烴三廠發生氣爆火警事故,其產生的巨大爆炸聲響,連10公里外的大城鄉台西村都聽得到,也造成鄰近地區的民宅玻璃破裂、龜裂等受損情形,顯見其氣爆威力驚人。據報載,六輕第一時間發現洩漏,甚至直到氣爆才通知消防隊,可見未啟動緊急應變機制,導致居民人心惶惶,火勢延燒近26小時才撲滅,黑煙長龍隨風向變化,4月8日已有養殖魚群大量死亡。幸運的是,目前未傳出有六輕員工和當地居民傷亡。
公民監督六輕促進環境權行動平台成員於2017年開始,陸續參與經濟部工業局主辦的六輕體檢,當時即針對社區知情權、環境基礎調查、成立由企業付費的石化工安基金進行體檢、等向官方提出建言,但未受政府及六輕重視。4月8日於麥寮的協調會上,無論是地方代表或居民,均表達了對於災害危險知情權最基本的迫切需求。
此一氣爆事故再次凸顯六輕營運21年來,對周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與農漁業仍有巨大影響。公民監督六輕促進環境權行動平台對此向政府與台塑六輕發表聯合聲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辦「年度環境金害獎」頒獎典禮,頒發給2018年度造成空污及水污環境金害的十大企業。我們從30幾家環境金害的入圍名單中,評選出六間「環境金害獎」得獎名單。其中包含:飲料包材製造龍頭「宏全國際」、速食龍頭麥當勞最大供應商「碁富食品」、造紙業龍頭永豐餘的子公司「中華紙漿」、石化業龍頭台塑集團關係企業「台灣化學纖維」、硫酸鉀最大製造商「東碱公司」,以及國營事業「中油」,頒發六項環境金害獎。
不只是違規,還是「情節嚴重」的違規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柯乾庸說明,綠盟整理環保署2018年的裁罰記錄,從1853筆違反空污法及2584筆違反水污法的裁處記錄中,統計出空污及水污累計裁罰金額最高,以及裁罰次數最多的環境金害十大企業(環境金害獎入圍名單詳見附件一)。從裁處事由中檢視裁罰金額高的違規原因,幾乎都是違規情節嚴重的污染行為,像是偷排、排放嚴重超標、或是開罰後不改善,遭連續開罰等等。而累計裁罰次數多的企業,則顯示出企業環境管理有重大缺失,不只長期影響周遭居民的生活品質與健康危害,內部員工的健康風險也令人擔憂。
年度環境金害獎,得獎主皆是企業龍頭
2018/08/27 記者洪敏隆
除了汽機車等移動污染源外,工廠等固定污染源也是空污主要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去年揭露台塑六輕連續監測資料中,有2.5萬筆超標的排放紀錄消失,環保署近日二次預告修正《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管理辦法》,擴大即時監測對象,六輕一共44座燃燒塔的自動監測數據將全面公開,預計今年10月空污季時實施。
環保署空保處指出,過去國內沒實施過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目前引進的監測設施仍在測試,但測試進度良好,粒狀物監測預計明年下半年就可公告實施,預計會有30多家國營事業及鍋爐發電業者,共計100座煙囪可納管。
綠盟去年1月調查六輕「被消失」的超標數據,都是遭六輕自行以「污染源暫停運轉」、「監測設施維修、保養」等理由註記為無效,導致無法看到違法數據,政府也無法開罰。
環署說,法令修正實施後,規範固定污染源自動連續監測數據不能隨意更動,有效監測時數也從85%要提高至95%以上,並擴大即時監測對象,以六輕為例,427座排放管道,在10月起將再納管16家、54座,主要是六輕的44座廢氣燃燒塔全部納入。
(攝影:彭保羅老師)
雲林、彰化靠海的那一邊,有個巨大的石化工廠,佔地2603公頃,矗立著398根煙囪,台塑六輕就在那裡。六輕來了之後,不僅原本的農漁業受到影響,工安、環境爭議不斷,台大研究更指出,當地居民罹癌的風險也增加了4倍。因此,六輕旁邊的74位台西鄉民組成聯合求償自救會,集體向台塑提出聯合訴訟,控告六輕排放的空氣污染,造成自己或家人罹癌,要求台塑賠償喪葬費、醫療費、收入與精神損失等相關費用。
六輕是台灣最大的石化工業區,全球排名也在前十大,但對於其所排放的污染與罹病之間的關係仍難以認定。訴訟至今兩年多,歷經11次開庭,幾乎沒什麼進展,就綠盟參與法庭觀察的心得,法官似乎沒有認知到公害訴訟與一般訴訟有很大的差異,目前看似採取最限縮、最保守的解釋與態度,要求原告提出具體明確的科學證據,使原本就不容易的公害訴訟更加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