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工業污染的現況,我們並不陌生,讓我們感到無力的,是不知道要從何關心起。除了戴上口罩、買濾水器、空氣清淨機之外,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行動,甚至不覺得能改變什麼...
因為,我們一直抓不到造成污染的兇手。
這麼多年來,各地重大環境爭議事件不斷在媒體上出現,政府的管制機制無法滿足民眾對環境品質的期待。除了把管制責任交給政府以外,我們還能做什麼?如何找出政府管制漏洞強化政府治理能力?如何提升企業負起環境社會責任的動力?如何讓民間充沛的社會力,參與到社會治理的機制中?「透明足跡」,就是在突破環境治理困境的脈絡下誕生。
由於缺乏「環境數據」,社會大眾難以了解環境存在什麼污染事實與風險、污染源是誰、該如何究責等,企業也總是各說各話,造成社會對政府與企業的不信任。唯有環境資訊的公開透明,才是開啟彼此對話的第一步,也才能提供全民參與環境監督的機會,因此,「透明足跡」從推動環境資訊公開做起。
「透明足跡」不只是一個追蹤企業污染數據的計畫,這個網站僅是一個工具,「透明足跡」是以「環境數據」為核心,建構企業環境資料庫,並應用在三個方面:
(1)強化政府管制機制:從數據找出政府環境治理的漏洞,提出修法及政策倡議。
(2)企業環境社會責任:呈現企業環境污染情況,從數據進一步分析應用,找出讓企業負起環境社會責任的動力,要求取消重大違規企業的租稅優惠。
(3)公民參與監督:落實公眾環境知情權,透過這個網站的視覺化,讓大家清楚看到哪些工廠是污染源、現在的排放情況、以及過去的違法記錄等,捲動民眾參與監督及串連。
透過透明足跡,綠盟已經做到了─
●推動公開企業廢氣、廢水即時監測數據,以及企業違規裁處事由和更詳細的裁處紀錄。
●2016年,綠盟使用「透明足跡」資料庫,發現六輕在十個月內出現 25,000 筆超標紀錄(累積達到 262 個違法事件)。且這些屬於違法該開罰的紀錄,竟然沒有任何一筆有被開罰。持續追蹤比對,才發現這些超標紀錄竟然全都被企業用各式各樣的理由,把超標數據註記成無效。「透明足跡」就這樣抓出了潛藏在法規之中的漏洞,並迫使環保署做出修改法規的承諾。
(六輕完整事件說明:兩萬五千筆台塑超標數據消失事件)
●推動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管理辦法的修法,提高監測數據可信度,加強管制措施。
●推動擴大工廠廢氣管制對象與監測項目,光電業、半導體業及膠帶業將新增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監測項目,石化業將廢氣燃燒塔全部納入監測,預計將增加145家工廠及538根煙囪。
推動政府開放企業污染資料是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但目前開放的資料還很有限,我們想做的事還有更多。透明足跡專案需要大家的支持與參與,才能要求政府開放更多企業與環境資料、修改環境法規與加嚴管制機制,讓政府接受「公共利益」的想望,企業也才能有動力負起應有的環境社會責任。
我們相信,大家共同參與監督污染的共善力量,可以為我們的環境帶來改變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