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說明不同縣市裁處資料不完整(上)與較佳(下)的情況與造成的影響。攝影:陳文姿)
2019年01月28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新聞連結
環保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盟)今(28)與高雄市議員林于凱共同召開記者會,公開地方政府裁處工廠污染違規紀錄的情況,發現有的縣市污染裁罰紀錄填寫敷衍,只寫「未依規定」、「未符合放流水標準」等,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污染外洩、嚴重程度如何。這樣的情況以高雄居冠,2579件裁罰紀錄有1334筆填寫不確實,超過半數。表現最好的反而是六輕所在的雲林,推測可能是環團關注度最高的緣故。
綠盟呼籲政府應該確實公開違規事由資料,並往前追溯五年,且環保局手上都有紀錄,補上過去未揭露的資訊也不是問題。林于凱也表示,抓出累犯,累進裁罰,污染廠商才會「罰到痛」。
(立法院外有消防員、移工、勞工等勞團與環團聯手呼籲立即推動修法。攝影:賴品瑀。)
2018年05月14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賴品瑀報導
兩週前敬鵬大火奪去六名消防隊員及二名外籍移工性命,14日立院衛環委員會找了環保署、內政部、勞動部等八個部會到立法院,報告如何改善廠場化學品管理、防災與資訊揭露。場外則有消防員、移工、勞工等勞團與環團聯手呼籲立即推動修法,從化學品管理、資訊公開、與救災現場的規範,中止工廠大火悲劇。
目前我國化學物質管理法規,涉及了九個部會,包括毒化物、工業原料、食品相關、危害危險、農藥、環境用藥、管制藥品等多種應用,合計有224類、7151種化學物質納管。環保署化學局在前年底成立,展開毒化學品資料管理,今環保署長李應元在立院表示,在毒化物管理法修法以後,由化學局出面進行統合是「責無旁貸」。
目前毒化災的應變機制為,化學局負責事故監控中心,負責通報、研析提供應變決策建議;環境諮詢中心則可以提供技術小組與緊急應變處置建議等;在各地區也有技術小組。負責緊急應變環境監測、現場即時訊息傳輸、整合救災資源、協助災後善後復原等。
立法院4月9日結束《空氣污染防制法》修正草案第一輪的逐條審查,很遺憾的是立委與環保署無視於大眾對環境污染知情權的基本需求,仍未採納民間要求工廠公開特徵污染物質的意見,將使得台灣對環境資訊公開的程度遠遠落後於國際,甚至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