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六輕麥寮工業區發生氣爆,雲林縣政府開罰五百萬元並勒令停工,但六輕周遭文蛤池、虱目魚塭陸續傳出暴斃死亡災情。
#爆炸不只一次
事實上六輕大小事故不斷,但是自主管理的能力很差,所以政府耗費2100萬的納稅錢幫六輕做企業總體檢!
#爽拿租稅優惠 #環境污染危險卻要全民承擔
租稅優惠本來是鼓勵產業進行轉型和創新,但是六輕拿了補貼,卻連基本的風險管理都做不好,污染的環境成本、公共安全的風險都還是要由人民承擔!
#沒有畫面 #就是沒有畫面
企業得到多少優惠,花費的項目應該讓人民可以公評,這些資訊在政府或是企業的公開資訊中都看不見!
因此我們嚴正要求:公開獲得租稅優惠的企業名單與金額
高雄做為工業重鎮,不僅空污問題嚴重,違規大戶也多,但裁處記錄的公開卻是全台最不透明。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在高雄市議員林于凱的陪同下,共同拜會高雄市環保局,呼籲韓市長治空污出重拳要對症下藥,要改善空污不能只是向廠商募款購買空氣清淨機,應讓環保局回歸環境管制的角色,做好源頭減量與管理、強化稽查能力、落實環境稽查、公開完整裁處記錄。
稽查人力強化,落實污染查核
環保稽查工作往往受限於稽查人力不足,且多數為一年一聘的非典型雇用,高流動性使得稽查經驗不易累積,再加上廠商或民代的關切,更讓稽查員調查及裁罰時備受壓力,造成稽查難以落實的困境,而污染持續發生,改善情況不明,使社會大眾對政府的環境管制產生不信任。
裁處紀錄落實填寫,加強監督提升信任
裁處記錄的完整公開,不只是讓民眾查詢和了解工廠違規原因、改善與否,也可以檢視工廠是否有長期工安漏洞,造成公共安全危害以及對市民健康的風險,更可讓民眾協助政府參與監督,並逐漸建立對政府稽查嚴謹的信任度。
目前雖有公開裁處記錄,但無法看出哪些是違規情節重大的企業。我們在空污法的修法中,將「公開情節重大名單」入法,也已在「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提報資料需求,要求公開所有違反環保法規情節重大的名單,但截至目前尚未開放。
公開重大污染企業名單以及污染事實,民眾才能知道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也才能知道附近有哪些是嚴重污染環境的污染源,瞭解後才有機會進一步監督及追蹤改善狀況。然而,環保署目前公開的裁處記錄中,並沒有列出重大違規的名單,我們無從得知哪些是重大污染的企業。
2017年10月,綠盟與環保署空保處討論公開重大違規事業名單的可能性,11月在空污法修法中,提出第96條應公開違規情節重大的事業名單,並要求違規情節重大者不得享有租稅減免等優惠措施,在與十多位立法委員遊說倡議後,最終獲得多數立委支持,通過這條法案。
空污法通過後半年,我們仍未看到重大違規名單被公開,因此2018年12月,綠盟在「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提報資料需求,表示除了空污法授權違反空污法情節重大者應公開之外,凡違反水污法、廢清法等環保法規情節重大者,均需公開。然而,我們在12月底收到環保署回覆表示,現有公開的資料集,已涵蓋法規所訂應公開之項目。很遺憾的,環保署認為裁處記錄中已包含重大違規在內所有被裁處的資料,沒有要將重大違規名單特別標示或開放出來。
(立法院外有消防員、移工、勞工等勞團與環團聯手呼籲立即推動修法。攝影:賴品瑀。)
2018年05月14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賴品瑀報導
兩週前敬鵬大火奪去六名消防隊員及二名外籍移工性命,14日立院衛環委員會找了環保署、內政部、勞動部等八個部會到立法院,報告如何改善廠場化學品管理、防災與資訊揭露。場外則有消防員、移工、勞工等勞團與環團聯手呼籲立即推動修法,從化學品管理、資訊公開、與救災現場的規範,中止工廠大火悲劇。
目前我國化學物質管理法規,涉及了九個部會,包括毒化物、工業原料、食品相關、危害危險、農藥、環境用藥、管制藥品等多種應用,合計有224類、7151種化學物質納管。環保署化學局在前年底成立,展開毒化學品資料管理,今環保署長李應元在立院表示,在毒化物管理法修法以後,由化學局出面進行統合是「責無旁貸」。
目前毒化災的應變機制為,化學局負責事故監控中心,負責通報、研析提供應變決策建議;環境諮詢中心則可以提供技術小組與緊急應變處置建議等;在各地區也有技術小組。負責緊急應變環境監測、現場即時訊息傳輸、整合救災資源、協助災後善後復原等。
立法院4月9日結束《空氣污染防制法》修正草案第一輪的逐條審查,很遺憾的是立委與環保署無視於大眾對環境污染知情權的基本需求,仍未採納民間要求工廠公開特徵污染物質的意見,將使得台灣對環境資訊公開的程度遠遠落後於國際,甚至是中國。
日月光污染事件後,社會輿論認為違反環保法規重大情節者,不應享有政府的租稅優惠。當我們想要去檢視享有政府租稅優惠的企業是否違反環保法規時,並沒有辦法查詢到政府每年提供哪些企業租稅優惠減免及優惠減免金額。既然現行租稅優惠是政府的獎勵措施,往往透過租稅優惠、補貼的方式,將國家的資源分配給投資與生產的企業,作為政策和資源上的引導。為顧及租稅減免的合理性與公平性,對哪些企業提供租稅優惠減免應屬政府公開的資訊。因此,綠盟於2016年開始籌備規劃要求政府公開企業租稅優惠補貼資料,並希望可以將企業環境社會責任的評價,推動成為政府施放公共資源的依據之一,若是有重大環境危害的企業,應該要逐漸收回對其的租稅優惠或相關補貼,進而獎勵更多表現好的企業,形成更大的綠色轉型動力。
未來一年將推動開放企業租稅優惠補貼資料,企業租稅優惠補貼是公共財,應公開讓民眾知道資源使用在哪些企業。本計劃將推動政府應將企業環境表現納入租稅優惠補貼的必要參考條件。目前正在籌備規劃推動中。
工廠的煙囪不時冒出陣陣黑煙,時常聞到濃濃臭味,
2013年高雄市環保局查獲日月光排放大量高濃度鎳及強酸性廢水,於後勁溪德民橋下也發現底泥重金屬含量及魚體鎳含量超標,勒令日月光停工,並認定該廠自2007年起就有處理廢污水設施不足的問題。但最後法院竟出乎意料的判決日月光無罪,判決無罪的其中一個理由是過去十年內,高雄市環保局對該廠的稽查,並無因排放廢水銅、鎳含量或PH值超標排放而裁罰的情事,且上游另有2、3家電鍍酸洗工廠,同樣有排放含有銅、鎳成分廢水的情形,無法確認底泥的污染是日月光長時間或因本次鹽酸溢流事件所造成。
日月光的案例凸顯了政府環境管制的失靈,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忽視環境資料的重要性。舉例來說,後勁溪全段除了日月光還有兩三家電鍍酸洗工廠,可以確定底泥中的銅、鎳很有可能就是來自日月光及這兩三家工廠,但由於過去政府沒有對各工廠排放口的排放情況建立污染物排放的種類及其排放的監測數據資料,因此無法得知哪個排放口會排放什麼污染物、排放多少量等等,以致於發生有污染物卻不知道從哪個排放口排出來的情形。
以六輕為例,從政府公開的列管污染源裁處資訊可以看到,近兩年僅有一筆因違反空氣污染防制法第23條第2項被裁罰10萬元的紀錄,當我們想進一步了解這個違法記錄的事由為何,是否與排放污染物質超標有關,卻沒有辦法得知更多的訊息。我們關注企業的裁處資訊時,主要是想了解企業違反的法令、造成環境什麼樣的污染,但目前政府僅公開違反法令及裁罰金額,我們無法得知企業對環境造成什麼污染。唯有公開企業被裁處的違法事由,才是我們了解環境受到什麼污染,以及企業有無負起應盡社會責任的基礎。
當我們想要查詢六輕近年是否有因排放污染物質而被裁罰,卻只能查到違反了哪一條法令,無法得知是否有超標排放;想要查詢當年日月光事件到底是排放了什麼物質、超標多少、以及後續被開罰是否因為沒改善,也都無從得知。種種困難都是我們想關心環境卻不知能從何關心起的阻礙。因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從2015年6月開始,決定推動環境資料的公開,要求環保署公開企業被裁處的違法事由,以及排放廢氣及廢水的即時監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