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違章工廠納管期限已於3月21日截止,經濟部積極輔導業者登記納管,有將近4萬家農地工廠申請納管,走就地合法的程序。按照工輔法規定,僅低污染工廠可申請登記納管,但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發現,過去有少數中高污染工廠,假借低污染名義申請,竟通過審查,顯示經濟部與地方政府對農地中高污染工廠的掌握度不佳;且依照現行法規,若工廠發生環境污染事件,亦沒有實質的退場機制。
綠盟今(24日)與立委洪申翰、彰化縣議員吳韋達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經濟部不要只顧納管、不顧污染,應盡速建立跨部會合作機制,全面勾稽工廠製程與排放資料,確實掌握工廠污染風險,並制定合理且有效遏阻污染的退場機制,守護台灣農地及糧食安全。
低污染真的低污染?中高污認定需要跨部會合作
近年全民關注空污問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25日)舉辦「第二屆環境金害獎」空污的頒獎典禮,從裁罰總額及違規次數最多的前十大入圍名單中,評選四家「環境金害獎」得獎名單。分別是包材生產商「三櫻企業」、國營事業「中油」、石化龍頭「台塑」以及台泥集團旗下的「信昌化工」。
水污得獎名單請見:環境金害獎頒獎典禮 不做產業龍頭,偏做污水龍頭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賴偉傑說明,綠盟整理環保署2019年違反空污法的裁罰紀錄,從1893筆記錄中,依據違規情節的嚴重性、裁罰金額、裁罰次數等原則,選出20家入圍企業。20家裡面有13家石化關聯產業,包含9家石化業,4家塑膠製品業(含合成樹脂與橡膠),其餘則是印染、肥料、水泥與廢棄物處理業等。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辦「第二屆環境金害獎」頒獎典禮,頒發金害獎給2019年水污重點違規的公司。從總裁罰金額及違規次數最多的19家入圍企業中,評選四家「環境金害獎」得獎名單。分別是高污染的農地工廠「沅泰工業」、國營事業「台糖」、肉品龍頭「大成」以及食品大廠「味丹」。
空污得獎名單請見:環境金害獎頒獎典禮 石化空污一直排,環境表現死不改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賴偉傑說明,綠盟整理環保署2019年違反水污法的裁罰紀錄,依據違規情節的嚴重性、裁罰金額、裁罰次數等原則,從2406筆記錄中,選出19家入圍企業(包含1家重複上榜),並從中評選出四家「環境金害獎」的得獎名單。
前情提要
2018年4月28日敬鵬大火奪去六名消防隊員及二名外籍移工性命,同年5月立院衛環委員會找了環保署、內政部、勞動部等八個部會到立法院,報告如何改善廠場化學品管理、防災與資訊揭露。場外則有消防員、移工、勞工等勞團與環團聯手呼籲立即推動修法,從化學品管理、資訊公開、與救災現場的規範,中止工廠大火悲劇。參見:記取敬鵬教訓 環團籲加強資訊公開、化學管理
日前六輕麥寮工業區發生氣爆,雲林縣政府開罰五百萬元並勒令停工,但六輕周遭文蛤池、虱目魚塭陸續傳出暴斃死亡災情。
#爆炸不只一次
事實上六輕大小事故不斷,但是自主管理的能力很差,所以政府耗費2100萬的納稅錢幫六輕做企業總體檢!
#爽拿租稅優惠 #環境污染危險卻要全民承擔
租稅優惠本來是鼓勵產業進行轉型和創新,但是六輕拿了補貼,卻連基本的風險管理都做不好,污染的環境成本、公共安全的風險都還是要由人民承擔!
#沒有畫面 #就是沒有畫面
企業得到多少優惠,花費的項目應該讓人民可以公評,這些資訊在政府或是企業的公開資訊中都看不見!
因此我們嚴正要求:公開獲得租稅優惠的企業名單與金額
過去我們看不到企業違規的裁處事由,綠盟2015年開始推動公開,歷經一年半的努力,環保署邀集地方環保局公開2016年12月後的裁處事由。但,各地方政府公開透明程度不一,綠盟多次向環保署反應,並希望中央督促地方政府資訊公開品質,很可惜並未獲得改善。
綠盟盤點全台各縣市政府裁處資料公開透明度,並在今年一月與高雄市議員林于凱共同召開記者會,點名公開程度最差的高雄市政府,要求確實公開完整裁處資料。很遺憾的是,記者會後高雄市政府卻表示「都有詳實公開,不清楚為何環保署網站沒有資料」等卸責的說法。
因此,本月22日,綠盟、地球公民基金會與林于凱議員特地拜會高雄市環保局,一同找出環保署網站無法完整公開高雄市裁處記錄的原因為何?為何有些縣市可以完整公開,高雄市卻不行?
值得一提的是,高雄市環保局對於民間團體資訊公開的訴求給予正面回應,表示過去在公開裁處事由欄位的填寫上確實有疏失,已在記者會的揭露及議員的監督下,檢討並完成修正,自2016年12月後的記錄均已如實公開。綠盟並進一步要求公開至少近五年的裁處記錄,以及處分情形、改善報告等更多裁處記錄,高市環保局也都表示願意支持。
上週日(2019年4月7日)下午2點4分,雲林六輕台化芳香烴三廠發生氣爆火警事故,其產生的巨大爆炸聲響,連10公里外的大城鄉台西村都聽得到,也造成鄰近地區的民宅玻璃破裂、龜裂等受損情形,顯見其氣爆威力驚人。據報載,六輕第一時間發現洩漏,甚至直到氣爆才通知消防隊,可見未啟動緊急應變機制,導致居民人心惶惶,火勢延燒近26小時才撲滅,黑煙長龍隨風向變化,4月8日已有養殖魚群大量死亡。幸運的是,目前未傳出有六輕員工和當地居民傷亡。
公民監督六輕促進環境權行動平台成員於2017年開始,陸續參與經濟部工業局主辦的六輕體檢,當時即針對社區知情權、環境基礎調查、成立由企業付費的石化工安基金進行體檢、等向官方提出建言,但未受政府及六輕重視。4月8日於麥寮的協調會上,無論是地方代表或居民,均表達了對於災害危險知情權最基本的迫切需求。
此一氣爆事故再次凸顯六輕營運21年來,對周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與農漁業仍有巨大影響。公民監督六輕促進環境權行動平台對此向政府與台塑六輕發表聯合聲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高雄市時代力量議員林于凱共同召開記者會,公布各縣市政府公開裁處記錄的透明度,其中透明度最差的是高雄市,其次是花蓮縣與桃園市。過去,政府公開的裁處記錄只有違反哪一條法令,並沒有違規事由,在綠盟歷時一年多,積極推動違規事實公開後,環保署與各地環保局幾次研商,最終同意2016年12月後裁處的違規事由一律公開。然而,兩年來,各地方政府實際公開的程度如何?某些地方政府又是如何敷衍虛應社會的需求?
高雄、花蓮、桃園的裁處記錄最不透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柯乾庸說明,綠盟盤點了2017/1/1—2018/12/31共16,057筆違規裁處紀錄,依照裁罰記錄公開的詳細程度,能否瞭解具體違規內容,有別於公開前只有違反的法規,逐筆進行人工判讀,再依據填寫不確實的數量及佔比分別排序,發現各縣市政府透明度的落差很大。
柯乾庸指出,高雄的裁處記錄最多,透明度也最差,2,579筆裁罰記錄中,有1,334筆沒有確實填寫,超過五成,遠高於其他縣市。按比例來看,透明度第二差的是花蓮,有將近四成的裁處記錄填寫不佳,且2018年的填寫情況較2017年退步很多,有超過六成的裁處記錄沒有確實填寫。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辦「年度環境金害獎」頒獎典禮,頒發給2018年度造成空污及水污環境金害的十大企業。我們從30幾家環境金害的入圍名單中,評選出六間「環境金害獎」得獎名單。其中包含:飲料包材製造龍頭「宏全國際」、速食龍頭麥當勞最大供應商「碁富食品」、造紙業龍頭永豐餘的子公司「中華紙漿」、石化業龍頭台塑集團關係企業「台灣化學纖維」、硫酸鉀最大製造商「東碱公司」,以及國營事業「中油」,頒發六項環境金害獎。
不只是違規,還是「情節嚴重」的違規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柯乾庸說明,綠盟整理環保署2018年的裁罰記錄,從1853筆違反空污法及2584筆違反水污法的裁處記錄中,統計出空污及水污累計裁罰金額最高,以及裁罰次數最多的環境金害十大企業(環境金害獎入圍名單詳見附件一)。從裁處事由中檢視裁罰金額高的違規原因,幾乎都是違規情節嚴重的污染行為,像是偷排、排放嚴重超標、或是開罰後不改善,遭連續開罰等等。而累計裁罰次數多的企業,則顯示出企業環境管理有重大缺失,不只長期影響周遭居民的生活品質與健康危害,內部員工的健康風險也令人擔憂。
年度環境金害獎,得獎主皆是企業龍頭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說明不同縣市裁處資料不完整(上)與較佳(下)的情況與造成的影響。攝影:陳文姿)
2019年01月28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新聞連結
環保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盟)今(28)與高雄市議員林于凱共同召開記者會,公開地方政府裁處工廠污染違規紀錄的情況,發現有的縣市污染裁罰紀錄填寫敷衍,只寫「未依規定」、「未符合放流水標準」等,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污染外洩、嚴重程度如何。這樣的情況以高雄居冠,2579件裁罰紀錄有1334筆填寫不確實,超過半數。表現最好的反而是六輕所在的雲林,推測可能是環團關注度最高的緣故。
綠盟呼籲政府應該確實公開違規事由資料,並往前追溯五年,且環保局手上都有紀錄,補上過去未揭露的資訊也不是問題。林于凱也表示,抓出累犯,累進裁罰,污染廠商才會「罰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