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正夯,從傳產到科技業,從跨國公司到中小企業,紛紛將永續、ESG納入公司政策。但哪些公司是「玩真的」?哪些公司說一套做一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建置了「ESG檢測儀」,蒐集超過60項ESG指標,於5月17號正式啟動,是第一個公開且完全免費的ESG資料庫,透過公開透明的數據看見企業真實的永續成績。
「ESG檢測儀」指標分為「E環境」、「S社會」、「G治理」三大類,涵蓋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用水量、環境違規資料,也有公司營運狀況、違反勞基法、職災、工安事故、取得認證、稅務透明度等。現階段涵蓋水泥、石化、紡織纖維、化工、鋼鐵、半導體、光電七大行業別,收錄上百家企業,其餘行業與企業將持續納入。
綠盟於10月29日受邀參加「要求林園、臨海工業區總體檢」公聽會。我們藉經濟部、勞動部、消防署等單位齊聚的機會,以決議要求由「工業局會商相關勞檢、消防單位,建立工廠管理及工安事件資料紀錄並且完整上網公開」。且相關會商的結果與公開做法,必須在一個月後提出。
綠盟推動「工廠工安事故紀錄」公開已有三年餘,過去沒有工安的紀錄,民眾只能仰賴媒體才能知道哪邊的工廠又發生意外,不僅難以看出系統性的問題,更不利於追蹤後續改善狀況。
企業發生工安事故一定要通報,政府的資料不能總是以「非屬業務範圍」來推託,希望政府各部門藉此機會,確實負起資訊公開的責任,讓「工安事故紀錄」能夠完整公開!我們也將監督各機關的承諾後續是否落實,也請大家持續關注、支持透明足跡。。
高雄林園工業區,短短一個月就發生四起工安意外,但翻遍政府網站,卻看不到任何統計數據來說明各大工業區或工廠到底一年有多少的意外發生。因為政府根本沒有公開工安事故的資料,所以大眾無法知情,更難以監督企業。
這次要為大家帶來的是酒類產品製造商,環境裁罰表現評比。這次的評比對象是掃了再買資料庫中,在臺灣本土製造酒類飲料的製造商。對這些企業的違規樣態進行分析,可以瞭解到這些企業最常違反的是超標排放污水,在所有75筆環境違規中,有14筆是因為超標排放水污遭到裁罰,佔比近兩成,空污排放超標共7次,佔比約一成。
在這些水污超標的裁罰中,超標的物質主要是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養量(BOD)、與固態懸浮物(SS),這些污染項目雖然不具毒性,但仍會造成水體渾濁、優養化,進而增加水生生物缺氧死亡的風險。也會讓水體產生惡臭,降低遊客親水意願。空污超標則是以異味污染物(臭味)飄散、粒狀污染物(黑煙)為大宗。
臺灣菸酒公司前身是菸酒公賣局,如今仍由財政部掌握全數股權。台酒不管是在裁罰次數上,還是裁罰金額上,都是本評比企業中最多的。台酒的39次環保裁罰中,包含8次排放水污超標的裁罰。
曾虹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如果有一天,可以選擇相對安全的食品、可以選擇友善環境的商品,你會願意嗎?如果你的選擇有機會促使企業更負責任的生產,你會期待嗎?
我們會因為新聞媒體報導黑心油、毒雞蛋的事件,而擔心買到的食品不安全;我們會因為衛生紙標榜友善環境,而提高購買意願;也會因為頂新使用黑心油而抵制味全、因為達新長年偷排有毒氣體而拒絕達新。
一直以來,我們都想要買安全的食品、想要支持環境友善的商品,但是當我們站在一堆商品前面,卻沒有更多資訊告訴我們該怎麼選擇,往往只能買便宜的、買喜歡的。
因為缺乏資訊讓消費者表達拒絕黑心商品的聲音,使得選用劣質食品原料、污染環境、剝削勞工的不肖企業,能夠壓低成本以低廉的價格在市場競爭,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壞的企業沒有改善的動力,好的企業也很難生存下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透明足跡推出了APP,要找回消費者的力量。
曾虹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三年前,透明足跡集結2000多人的力量,募得400萬元,從推動環境資料開放開始,一步步累積和政府、企業對話的基礎,現在,我們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我們將推出一款APP,讓消費者有充分的資訊選擇友善環境的消費,促使企業負責任的生產。但我們的經費即將使用完畢,須再度推出募資計畫,這次的募資得到許多藝術家的支持,希望這股共善的心念,能捲動更多關心台灣的力量。
2014年綠盟前往台商在中國的工廠附近踏查時,當地居民控訴台商的污染將他們的村子變成了癌症村。這樣的故事在台灣一點也不陌生,但,我們隔年再次前往時,看到有些台商在品牌商的推動下,已開始改善污染行為。這讓我們相信,改變不是不可能的。
但當我們回台灣著手要推動工廠改善時,遇到了第一個問題-「沒有資料」!
我們看不到工廠的排放資料與監測數據,也看不到詳細的裁罰記錄,這也是民眾長期以來不相信政府有在管理的原因,再加上檢舉的經驗往往不了了之、沒有開罰,更加深了民眾認為政府官商勾結、包庇企業的不信任感。
民眾不相信政府和企業,也不知道要怎麼關心環境,透明足跡就是在思考要怎麼突破這樣的困境而誕生的。
前情提要
2018年4月28日敬鵬大火奪去六名消防隊員及二名外籍移工性命,同年5月立院衛環委員會找了環保署、內政部、勞動部等八個部會到立法院,報告如何改善廠場化學品管理、防災與資訊揭露。場外則有消防員、移工、勞工等勞團與環團聯手呼籲立即推動修法,從化學品管理、資訊公開、與救災現場的規範,中止工廠大火悲劇。參見:記取敬鵬教訓 環團籲加強資訊公開、化學管理
謝謝核終的朋友這麼「用心」檢視我們努力工作的成果,事實上,我們也很希望能把推動「違法事由」公開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經驗,不管是好的或是壞的,和也在倡議資料開放的朋友做一些交流與回饋,更希望其他人能給予我們一些建議,甚至指正。但現在臉書的書寫習慣通常只要求簡化,我們正苦惱於要怎麼把這個過程談出來,所以也謝謝你們的質疑給予我們嘮嘮叨叨說明這些過程細節的機會。
綠盟2015年還在摸索透明足跡計畫要如何展開的時候,就發現工業污染議題讓人很難關心起的原因就在缺乏更進一步的環境資料。比方說,如果想要知道隔壁的工廠在生產什麼、排放什麼,我們沒有辦法知道,即便檢舉後被開罰,也沒辦法違規行為到底是排放了什麼東西、超標多少而被開罰,開罰後工廠後續做什麼整治改善,附近區域還會不會一再承受同樣的污染,如果工廠發生緊急情況,會有什麼危險物質、要如何避難等等,我們一切都無從得知。
自由時報 2015-09-26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環團昨天痛批環保署將公告實施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檢測申報管理辦法」修正案,要求國內兩百七十三家業者裝設廢水排放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卻不需要和各地環保局連線,只公布在「自家門口電子布告欄」,這種做法無法讓民眾監督國內水污染狀況,甚至比中國還落後。
環境資訊中心2017年4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27日上午發佈在彰化縣大城鄉和竹塘鄉的研究調查,指出鄰近六輕地區的酸臭空氣正是甲酸等17種酸鹼氣體及鹽類,其中許多都是過去沒有被量測的空氣污染物,更往往伴隨著致癌物而來。
詹長權表示,長期在六輕鄰近區域蹲點,居民時常抱怨當地的空氣不分日夜有股「酸臭味」。
這個「六輕的味道」到底是什麼?詹長權研究團隊使用「氣體與氣膠成分監測儀」來解密,從2016年10月20日至12月21日期間,連續監測了63天頂庄國小的空氣,找出了17種酸鹼氣體及鹽類,其中許多都是過去沒有被量測的空氣污染物。
詹長權解釋,這個六輕的味道就是高濃度的甲酸氣體,居民形容為「酸酸」、「黏黏」、「稠稠」,就是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4時之間,從六輕方向吹過去的,常超過人體嗅覺臨界值。
除了不好聞以外,詹長權更強調形成甲酸過程可能也同時形成甲醛,甲醛就是致癌物,因此在研究上「甲酸是很好的指標污染物」,因為致癌物往往伴隨甲酸而來。
(圖:台塑河靜鋼鐵廠方去年因污染事件公開道歉,而越南環境部近日稱,河靜鋼廠有所改善,正在評估恢復試運行(美國之音))
美國之音 2017年04月11日 11:50 風傳媒
越南政府計畫讓去年造成嚴重污染的台灣鋼鐵企業恢復試運行,並對當地示威者發出嚴重警告。隸屬台灣台塑集團的越南台塑河靜鋼鐵廠去年4月被指將廢水管道延伸到海中,造成越南中部的沿海嚴重污染,大量魚群死亡,污染程度以河靜、廣平、廣治和承天順化這四個中部省份最為嚴重。當地為此爆發了罕見的大規模示威。2個月後,越南政府終於承認台塑為此負責,承諾進行調查,並要求台塑賠償5億美元。
《亞洲時報》10日說,越南環境部本月宣佈,經過調查,台塑河靜鋼鐵廠存在53項違規行為,其中52項已經得到解決。政府正做最後評估,準備發放恢復試運營的最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