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輔法通過後,3.2萬家農地違章工廠申請納管,走向就地合法。在環保稽查人力不足的情況下,綠盟最在意的是,如何從源頭降低農地被工廠污染的風險?3月,在洪申翰委員召開的第6次農地工廠納管會議上,好不容易有了一些進展。
首先,我們需確保在審核違章工廠的過程中,不會讓中高污染行業別的工廠,因「制度漏洞」,被誤認為低污染行業,而核發特定工廠登記證。
我們整合並分析透明足跡網站、環保署、經濟部等資料,找出環保署已登載有中高污染製程,卻還是被經濟部誤認為低污染,而取得工廠登記證的工廠。我們將這些案例交由經濟部複查,並要求修補審查漏洞。
經濟部在本次會議中表示,除綠盟既有找出的廠家以外,已與環保署合作勾稽資料,另外 #再找出32家疑似登載中高污染製程,卻誤認為低污染的工廠,已要求地方政府進一步清查。
經濟部也規劃加嚴審查的措施,強化跨部會資料橫向管理與勾稽,避免環保機關誤發環保許可給有中高污染製程的工廠(沒取得許可就無法走向合法);並針對違反水污法部分法規的工廠,稽查是否有中高污染製程。
再來,我們向經濟部檢舉中高污染農地工廠的過程中,有不少排放多種毒化物的工廠,卻被認定為低污染。我們呼籲經濟部應持續檢討中高污染行業別的認定,讓有使用、排放毒化物等污染風險高的工廠離開農地。
最後,重大污染的工廠若沒有退場機制,將無法有效遏止污染。按照現行法規,要撤銷特定工廠登記證,需遭勒令歇業,但在實際的裁罰上幾乎不曾發生,即便偷埋暗管、排放有毒廢水,也不會被勒令歇業,既有的退場機制形同虛設。
經濟部從原本不認為退場機制有問題,到上一次會議表示會檢討、研議退場機制,再到這一次願意朝修法的方向思考,我們認為已經一步步地往前走了。
-
我們肯定經濟部積極修補中高污染認定的漏洞,並且積極進行跨部會溝通與清查工作。但中高污染行業別的認定、污染工廠退場機制,仍須經濟部一同努力。
綠盟也將持續監督,希望建構更完善、避免農地持續遭受污染的農地工廠管理制度。希望關心農業與食安的大家,能給我們更多關注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