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20是申請納管的未登記工廠繳交「工廠改善計畫」
目前環保署已於裁處紀錄中同步公開違規情節重大註記,但因多數稽查機關仍疏於填寫,以致於雖有註記,但未能涵蓋所有過去曾遭開罰情節重大之企業。後續我們將要求環保署督促各地方環保單位,落實填報,並提供歷史資料。
綠盟致電環保署監資處的承辦人員,再次重申對於重大違規事業名單的需求與重要性,而不是要在八萬多筆的裁處記錄中,一一搜尋企業名稱,再從裁處事由猜測是否為重大違規。監資處表示將再與相關業務單位提報此需求以及法規的授權。
綠盟將持續監督環保署公開重大違規的企業名單,落實民眾環境知情權,讓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現形。
空污法通過後半年,我們仍未看到重大違規名單被公開,因此綠盟在「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提報資料需求,表示除了空污法授權違反空污法情節重大者應公開之外,凡違反水污法、廢清法等環保法規情節重大者,均需公開。然而,我們在12月底收到環保署回覆表示,現有公開的資料集,已涵蓋法規所訂應公開之項目。很遺憾的,環保署認為裁處記錄中已包含重大違規在內所有被裁處的資料,沒有要將重大違規名單特別標示或開放出來。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連續三年公布空污、水污違規大戶,今(4/21)依照環保署2020年的裁罰紀錄,頒發第三屆「環境金害獎」給五家企業,包含中鼎旗下的烏日焚化廠營運公司「倫鼎」,因監測數據造假遭罰2000萬;獲得許多永續獎卻有26次違規的「遠東集團」;國際品牌Dell的供應商「金像電子」;及連年上榜得獎的「中油」及「台塑集團」。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賴偉傑表示,綠盟透明足跡計畫整理1605筆違反《空污法》及2743筆違反《水污法》的裁罰紀錄,分別依據裁罰金額及次數列出43家入圍名單,其中17家是上市、上櫃公司。這些入圍企業中,石化、紡織、廢棄物處理占違反空污法的一半以上,其餘則是鋼鐵、造紙、玻璃業。違反水污法的則橫跨紡織、造紙、畜牧、食品、電鍍、印刷電路板、化工業。
今年9月,綠盟在2020總統盃黑客松以「農地工廠」為題提案參賽,在眾多隊伍競逐之中,獲選為前五名的卓越團隊,也是獲獎團隊中唯一的民間非營利組織。「總統盃得獎啦!」聽起來好風光,但其實參賽過程充滿陰錯陽差,而且得了獎卻沒有獎金。而關於為什麼綠盟會去總統盃黑客松參賽,一切都要從「一個惡意偷排有毒廢水的農地工廠,卻可以(無痛)就地合法」的故事說起……
近年全民關注空污問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25日)舉辦「第二屆環境金害獎」空污的頒獎典禮,從裁罰總額及違規次數最多的前十大入圍名單中,評選四家「環境金害獎」得獎名單。分別是包材生產商「三櫻企業」、國營事業「中油」、石化龍頭「台塑」以及台泥集團旗下的「信昌化工」。
水污得獎名單請見:環境金害獎頒獎典禮 不做產業龍頭,偏做污水龍頭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賴偉傑說明,綠盟整理環保署2019年違反空污法的裁罰紀錄,從1893筆記錄中,依據違規情節的嚴重性、裁罰金額、裁罰次數等原則,選出20家入圍企業。20家裡面有13家石化關聯產業,包含9家石化業,4家塑膠製品業(含合成樹脂與橡膠),其餘則是印染、肥料、水泥與廢棄物處理業等。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辦「第二屆環境金害獎」頒獎典禮,頒發金害獎給2019年水污重點違規的公司。從總裁罰金額及違規次數最多的19家入圍企業中,評選四家「環境金害獎」得獎名單。分別是高污染的農地工廠「沅泰工業」、國營事業「台糖」、肉品龍頭「大成」以及食品大廠「味丹」。
空污得獎名單請見:環境金害獎頒獎典禮 石化空污一直排,環境表現死不改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常務理事賴偉傑說明,綠盟整理環保署2019年違反水污法的裁罰紀錄,依據違規情節的嚴重性、裁罰金額、裁罰次數等原則,從2406筆記錄中,選出19家入圍企業(包含1家重複上榜),並從中評選出四家「環境金害獎」的得獎名單。
曾虹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如果有一天,可以選擇相對安全的食品、可以選擇友善環境的商品,你會願意嗎?如果你的選擇有機會促使企業更負責任的生產,你會期待嗎?
我們會因為新聞媒體報導黑心油、毒雞蛋的事件,而擔心買到的食品不安全;我們會因為衛生紙標榜友善環境,而提高購買意願;也會因為頂新使用黑心油而抵制味全、因為達新長年偷排有毒氣體而拒絕達新。
一直以來,我們都想要買安全的食品、想要支持環境友善的商品,但是當我們站在一堆商品前面,卻沒有更多資訊告訴我們該怎麼選擇,往往只能買便宜的、買喜歡的。
因為缺乏資訊讓消費者表達拒絕黑心商品的聲音,使得選用劣質食品原料、污染環境、剝削勞工的不肖企業,能夠壓低成本以低廉的價格在市場競爭,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壞的企業沒有改善的動力,好的企業也很難生存下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透明足跡推出了APP,要找回消費者的力量。
曾虹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三年前,透明足跡集結2000多人的力量,募得400萬元,從推動環境資料開放開始,一步步累積和政府、企業對話的基礎,現在,我們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我們將推出一款APP,讓消費者有充分的資訊選擇友善環境的消費,促使企業負責任的生產。但我們的經費即將使用完畢,須再度推出募資計畫,這次的募資得到許多藝術家的支持,希望這股共善的心念,能捲動更多關心台灣的力量。
2014年綠盟前往台商在中國的工廠附近踏查時,當地居民控訴台商的污染將他們的村子變成了癌症村。這樣的故事在台灣一點也不陌生,但,我們隔年再次前往時,看到有些台商在品牌商的推動下,已開始改善污染行為。這讓我們相信,改變不是不可能的。
但當我們回台灣著手要推動工廠改善時,遇到了第一個問題-「沒有資料」!
我們看不到工廠的排放資料與監測數據,也看不到詳細的裁罰記錄,這也是民眾長期以來不相信政府有在管理的原因,再加上檢舉的經驗往往不了了之、沒有開罰,更加深了民眾認為政府官商勾結、包庇企業的不信任感。
民眾不相信政府和企業,也不知道要怎麼關心環境,透明足跡就是在思考要怎麼突破這樣的困境而誕生的。
過去我們看不到企業違規的裁處事由,綠盟2015年開始推動公開,歷經一年半的努力,環保署邀集地方環保局公開2016年12月後的裁處事由。但,各地方政府公開透明程度不一,綠盟多次向環保署反應,並希望中央督促地方政府資訊公開品質,很可惜並未獲得改善。
綠盟盤點全台各縣市政府裁處資料公開透明度,並在今年一月與高雄市議員林于凱共同召開記者會,點名公開程度最差的高雄市政府,要求確實公開完整裁處資料。很遺憾的是,記者會後高雄市政府卻表示「都有詳實公開,不清楚為何環保署網站沒有資料」等卸責的說法。
因此,本月22日,綠盟、地球公民基金會與林于凱議員特地拜會高雄市環保局,一同找出環保署網站無法完整公開高雄市裁處記錄的原因為何?為何有些縣市可以完整公開,高雄市卻不行?
值得一提的是,高雄市環保局對於民間團體資訊公開的訴求給予正面回應,表示過去在公開裁處事由欄位的填寫上確實有疏失,已在記者會的揭露及議員的監督下,檢討並完成修正,自2016年12月後的記錄均已如實公開。綠盟並進一步要求公開至少近五年的裁處記錄,以及處分情形、改善報告等更多裁處記錄,高市環保局也都表示願意支持。
高雄做為工業重鎮,不僅空污問題嚴重,違規大戶也多,但裁處記錄的公開卻是全台最不透明。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在高雄市議員林于凱的陪同下,共同拜會高雄市環保局,呼籲韓市長治空污出重拳要對症下藥,要改善空污不能只是向廠商募款購買空氣清淨機,應讓環保局回歸環境管制的角色,做好源頭減量與管理、強化稽查能力、落實環境稽查、公開完整裁處記錄。
稽查人力強化,落實污染查核
環保稽查工作往往受限於稽查人力不足,且多數為一年一聘的非典型雇用,高流動性使得稽查經驗不易累積,再加上廠商或民代的關切,更讓稽查員調查及裁罰時備受壓力,造成稽查難以落實的困境,而污染持續發生,改善情況不明,使社會大眾對政府的環境管制產生不信任。
裁處紀錄落實填寫,加強監督提升信任
裁處記錄的完整公開,不只是讓民眾查詢和了解工廠違規原因、改善與否,也可以檢視工廠是否有長期工安漏洞,造成公共安全危害以及對市民健康的風險,更可讓民眾協助政府參與監督,並逐漸建立對政府稽查嚴謹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