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透明足跡」?(1)推動「開放環境資料」作為突破環境治理困境的新道路

By kimutaku608 / On 2017-03-30

環境治理的困境

從六輕及日月光等重大環境爭議事件,可以發現政府環境治理出現了困境,亦即身體與環境都證明污染的存在,但政府一整套的管制機制,卻無法提供環境數據資料證明是誰造成了污染,結果就是各地偷排、污染等環境爭議事件不斷出現,人民對排放污染的企業憤怒、對輕罰縱放的政府不信任,對關心環境感到無能為力。

我們認為突破環境治理困境的首要關鍵就是「公開企業污染資訊」。唯有環境資訊的透明,才能提供社會大眾關心及參與的機會,也才能有進一步的社會行動與改變的可能。

推動環境資料公開透明

原以為歷經重大環境爭議後,政府會善盡公開環境資訊的職責,然而,事實上我們完全無法在任何政府網站找到企業的排放資料。此外,查詢企業環境資料的過程就像蒐集七龍珠那般困難,相關數據散落在各主管機關網頁上,更多的是政府沒有公開的環境污染資訊。

因此,綠盟自2015年開始,大力推動政府開放企業污染及相關環境資料,將這些資料整合在一個平台─「透明足跡」網站上,讓大家可以查詢企業的環境污染記錄,掌握整體的環境品質狀況,以此作為公眾參與環境監督的開端。

目前僅開放空污、水污的即時監測數據,我們仍持續要求政府開放企業被裁處的違法事由,以及租稅優惠補貼資料,讓企業因排放什麼污染被罰,以及後續改善情況能更加透明。也希望能要求政府取消對污染企業的租稅優惠減免措施,相較於違反空污法只輕罰10萬,取消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的租稅優惠,可能會讓企業更有動力改善污染。

對於目前開放的環境資料仍有哪些不足,以及正在推動哪些環境資料開放的進度,與如何施壓推動資料開放的過程,都盡可能呈現在透明足跡網站上。將推動環境資料公開透明的過程,公開讓社會大眾知道,也正是「透明足跡」計畫的核心價值之一。

突破環境治理困境

我們相信「透明足跡」計畫推動環境資料的開放,可解決民眾因不知情而無從關心的無力,也可擴大公眾參與,讓輿論壓力具體成形,促使企業更願意善盡環境社會責任,進而找到一條突破環境治理困境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