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建構「反漂綠生態系」,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在8月27日下午共同舉辦「2024反漂綠論壇」,聚焦討論「漂ESG」和「漂淨零」兩大主題,從臺灣主管機關、國內外法律因應、永續獎頒獎單位及企業永續顧問機構等構面,提供企業了解國內政策接軌國際的情況外,也讓企業在實踐永續行動時須留意風險,以進一步結盟價值鏈、共同建構反漂綠生態系。
今年9月22日明揚大火,造成十死、一百多人輕重傷。事發至今即將滿三個月,但政府相關部會並未做全盤的檢討,與工安息息相關的環保管制問題完全未被提及。專家學者多次對明揚的環保、工安問題提出預警,卻沒有任何主管機關發現並正視。行政機關的怠惰與管制陋習,放任明揚長期將員工暴露在高風險的作業環境中,最終釀成這次悲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今(21日)共同召開記者會,要求行政機關拿出改革決心,深切檢討幾十年來政府在工廠管理的沉痾陋習,建立公益揭弊者的保護機制,不要再有下一個明揚。
前情提要:2022-10-28高雄大林煉油廠深夜大火 市府重罰530萬居民籲遷村
調查結果:2023-03-30中油大林廠氣爆調查結果逆轉 第三方認定人為疏失
中油大林煉油廠去年10月氣爆,30日調查結果出爐,直指人為疏失,居民怒批中油太離譜。
中油對空污重災區的中南部污染貢獻遠不只這起氣爆,綠盟分析透明足跡網站中2020-2022近三年環保署的裁罰紀錄,發現工廠火災或設備故障導致黑煙等重大空污事件共有167件,其中138件位在中南部。設備元件洩漏造成揮發性有機物超標共有102件,其中54件在高雄,26件在雲嘉地區。
經濟部修訂工輔法,以「全面納管、就地輔導」為目標,強調會避免高污染風險的工廠留在農地上。然而卻有長期偷排有毒廢水,違規情節重大、遭勒令停工的中高污染農地工廠,正在進行就地合法程序,其嚴重污染的違規記錄並不影響繼續留存在農地上。由於長期缺乏資料佐證農地工廠污染治理漏洞,難以與政府對話,綠盟於總統盃黑客松提案,透過資料直面治理漏洞,建立對話機制,進而開啟公私協商之門,修補治理漏洞。本文爬梳此運用有限資料找出農地工廠污染治理漏洞的過程,並說明後續對政府政策產生什麼影響,以及農地工廠倡議的未竟之事。
關鍵字:污染治理、開放資料、循證決策、農地工廠
農地工廠治理爭議多年,經濟部於2010、2019年兩度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簡稱工輔法)讓農地違章工廠納管,並強調會避免高污染風險的工廠留在農地上。然而2020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簡稱綠盟)卻發現一間長期惡意偷排有毒廢水,遭環保機關認定違規情節重大、勒令停工的工廠,竟是一間中高污染產業別的農地工廠,不僅已取得臨時工廠登記證,且嚴重污染的違規記錄並不影響其繼續留存在農地上。
企業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正夯,從傳產到科技業,從跨國公司到中小企業,紛紛將永續、ESG納入公司政策。但哪些公司是「玩真的」?哪些公司說一套做一套?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建置了「ESG檢測儀」,蒐集超過60項ESG指標,於5月17號正式啟動,是第一個公開且完全免費的ESG資料庫,透過公開透明的數據看見企業真實的永續成績。
「ESG檢測儀」指標分為「E環境」、「S社會」、「G治理」三大類,涵蓋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用水量、環境違規資料,也有公司營運狀況、違反勞基法、職災、工安事故、取得認證、稅務透明度等。現階段涵蓋水泥、石化、紡織纖維、化工、鋼鐵、半導體、光電七大行業別,收錄上百家企業,其餘行業與企業將持續納入。
「弗里德里希諾曼自由基金會Friedrich-Naumann-Foundation for Freedom (FNF)」之全球創新中心邀請曾虹文副秘書長,參與 Innovation for Democracy Café 線上對談,與The New Hanse 計畫主持人Adriana Groh 一起來聊聊,開放資料與公民科技如何能促進更多公民社會的倡議經驗。
過去,由於缺乏可供客觀檢視的環境數據,在面對層出不窮的污染問題時,政府、企業及受害居民常陷入各說各話的對立僵局。再加上氣候危機證明以往褐色經濟的發展模式走到了瓶頸,但整體社會又陷於經濟發展與環保的拉扯中,要如何找到往綠色經濟轉型的動力?為了突破這樣的環境治理困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發起「透明足跡」計畫,以推動政府公開環境資料為基礎,逐步捲動公民參與,提供向綠色經濟轉型的動力。
目前環保署已於裁處紀錄中同步公開違規情節重大註記,但因多數稽查機關仍疏於填寫,以致於雖有註記,但未能涵蓋所有過去曾遭開罰情節重大之企業。後續我們將要求環保署督促各地方環保單位,落實填報,並提供歷史資料。
綠盟致電環保署監資處的承辦人員,再次重申對於重大違規事業名單的需求與重要性,而不是要在八萬多筆的裁處記錄中,一一搜尋企業名稱,再從裁處事由猜測是否為重大違規。監資處表示將再與相關業務單位提報此需求以及法規的授權。
綠盟將持續監督環保署公開重大違規的企業名單,落實民眾環境知情權,讓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現形。
空污法通過後半年,我們仍未看到重大違規名單被公開,因此綠盟在「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提報資料需求,表示除了空污法授權違反空污法情節重大者應公開之外,凡違反水污法、廢清法等環保法規情節重大者,均需公開。然而,我們在12月底收到環保署回覆表示,現有公開的資料集,已涵蓋法規所訂應公開之項目。很遺憾的,環保署認為裁處記錄中已包含重大違規在內所有被裁處的資料,沒有要將重大違規名單特別標示或開放出來。
目前環保署公開之〈列管事業污染源裁處資料〉除包含過去已公開之列管事業單位裁處資料外,亦納入遭環境裁罰的非列管事業單位。目前資料總筆數為266,897筆。於2016年12月後發生之違規共99,432筆,其中已公開裁處事由的違規事件共99,346筆。但仍有部分裁處事由僅寫違反之法規,並未詳實記錄實際違規內容。
於裁處事由公開一年多後,重新盤點各縣市公開狀況,並且前往拜會資訊公開最不透明的高雄市,成功獲得高市環保局承諾修正資料並支持公開更多裁處資料。
詳細資訊請見:民間團體拜會高市環保局,要求公開完整裁處資訊 環保局:已修正並願意支持公開更多裁處資料
經確認,目前全國所有縣市政府以及環保署開罰的裁處事實,均已公開。截至2017年10月2日環保署更新的資料,透明足跡網站共彙整了6,356筆有裁處事實的紀錄。
目前共開放109個事業單位,共215個煙道的監測資料,監測項目仍僅涵蓋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硫化物、不透光率等項目。
2017年9月,環保署完成「公私場所應設置連續自動監測設施及與主管機關連線之固定污染源」修正草案公聽會,不僅提高監測數據可信度,加強管制措施,並擴大工廠廢氣管制對象與監測項目,光電業、半導體業及膠帶業將新增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監測項目,石化業將廢氣燃燒塔全部納入監測,預計將增加145家工廠及538根煙囪。
截至2021年12月,水污即時監測家數共550家,其中包含164個日排放量達1,500立方公尺,應裝設水污自動連續監測的事業單位。但總監測數僅占現有水污列管排放源的7%,我們仍將持續推動擴大監測數量及項目。
2013年高雄市環保局查獲日月光排放大量高濃度鎳及強酸性廢水,於後勁溪德民橋下也發現底泥重金屬含量及魚體鎳含量超標,勒令日月光停工,並認定該廠自2007年起就有處理廢污水設施不足的問題。但最後法院竟出乎意料的判決日月光無罪,判決無罪的其中一個理由是過去十年內,高雄市環保局對該廠的稽查,並無因排放廢水銅、鎳含量或PH值超標排放而裁罰的情事,且上游另有2、3家電鍍酸洗工廠,同樣有排放含有銅、鎳成分廢水的情形,無法確認底泥的污染是日月光長時間或因本次鹽酸溢流事件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