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婷宇 / 台灣大學政治系研究生
「有多久,不敢深呼吸了呢?」
望著陰霾的天空,眼鼻的刺痛與皮膚的搔癢提醒你今日空氣品質堪憂,離自家不遠處的工廠又在排放黑煙,甚至不時傳來一股刺鼻的惡臭。你皺起眉頭,撥了通電話向環保局檢舉附近的工廠又在排放廢氣。
「您好,該日排放沒有超標喔!」環保局回應。
「當我眼睛業障重嗎?」你不服氣,進一步索取當天排放量的即時監測數據資料,環保局卻告訴你先發張公文來才能拿到。於是,你上網尋找相關資訊,發現污染排放量的資料竟如大海撈針般難尋。
親愛的,你不孤單,這種情況常常在上演。
政府雖有開放即時監測的資料集,並放在網路上提供下載,但民眾常遇到不易搜尋、不易理解的困擾,或是因開放數據無法回溯查詢,而找不到當天以外的監測數據。
環境治理的困境
從六輕及日月光等重大環境爭議事件,可以發現政府環境治理出現了困境,亦即身體與環境都證明污染的存在,但政府一整套的管制機制,卻無法提供環境數據資料證明是誰造成了污染,結果就是各地偷排、污染等環境爭議事件不斷出現,人民對排放污染的企業憤怒、對輕罰縱放的政府不信任,對關心環境感到無能為力。
我們認為突破環境治理困境的首要關鍵就是「公開企業污染資訊」。唯有環境資訊的透明,才能提供社會大眾關心及參與的機會,也才能有進一步的社會行動與改變的可能。
推動環境資料公開透明
原以為歷經重大環境爭議後,政府會善盡公開環境資訊的職責,然而,事實上我們完全無法在任何政府網站找到企業的排放資料。此外,查詢企業環境資料的過程就像蒐集七龍珠那般困難,相關數據散落在各主管機關網頁上,更多的是政府沒有公開的環境污染資訊。
因此,綠盟自2015年開始,大力推動政府開放企業污染及相關環境資料,將這些資料整合在一個平台─「透明足跡」網站上,讓大家可以查詢企業的環境污染記錄,掌握整體的環境品質狀況,以此作為公眾參與環境監督的開端。
社企流 2017.03.29 文:林冠吟
如果你曾撥打過環保署的公害陳情申訴電話,檢舉空氣汙染,電話那頭的承辦人員往往會詢問你一些問題,例如:請描述一下那個臭味?判斷一下屬於哪類情況所產生的?是否知道汙染排放者是誰?等你努力描述並提供線索後,通常在幾天後你會收到一通回電表示:此處並無汙染超標現象。
「你明明看到、也聞到空污了,但是污染事主卻沒有被開罰,」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簡稱:綠盟)副祕書長洪申翰表示,類似這種污染檢舉者覺得自己徒勞無功的故事,團隊已聽過太多次。
「台灣人不是不關心環保,只是不知道要從何關心起,」他感嘆,以往民眾看到污染只能感到憤怒,卻無能為力。
By collecting real-time pollution data, an environmental group discovered Taiwan's largest petrochemical plant exceeded the emissions quota for pollution over 25,000 times. The plant didn't pay a cent for it.
------------------------------------------------------------------------------------------------
Civicist FEB 24, 2017 BY: AARON WYTZE WILSON
溪州鄉長黃盛祿(左4)、縣議員江熊一楓(左2)與溪州鄉民,抗議正新輪胎公司排黑煙污染農作物。(記者陳冠備攝)
自由時報 2017-02-24
〔記者陳冠備/彰化報導〕救救農產品,還我們新鮮空氣。正新輪胎溪州廠因經常排放廢氣,被鄰近居民指控身體有頭暈、噁心現象,更有農民反應種植的芭樂、蔬菜都被廢氣落塵燻黑,導致賣相差,無法賣出好價格,因為多次反應都未見改善,今日上午溪州鄉長黃盛祿、縣議員江熊一楓率領近30位農民,前往正新輪胎溪州廠抗議,希望政府正視污染;環保局今日進場稽查發現,場內製程不符原操作許可內容,將依空汙法裁罰10萬元並限期改善。
▲台塑六輕廠自1998年啟用迄今,即為雲林與鄰近地區的主要污染源。(圖/吳松霖提供)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7年02月18日
記者蔡百蕙/台北報導
開放資料(Open Data)邁向新里程碑!有鑑於大企業環境污染事件層出不窮,卻礙於污染來源證明不易,實際因違法被開罰的案例極少,於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籌劃建置污染源資料庫與網站「透明足跡」,已於日前正式上線,該平台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的企業污染即時監測數據,涵蓋了107家企業共316根煙道的排放資料,並加入民眾通報污染的功能,試圖以看見污染源,讓環境污染資訊公開透明為起點,突破長期環境治理的困境。
用資料庫捉污染有效嗎?「透明足跡」近期最知名的成果,是於今年1月份揭露台塑六輕去年出現超過2萬5千筆的超標紀錄,總計最多達262筆的違法事件,然而,也同時發現了這些從雲林縣環保局網頁取得的原始超標數據,查無任何開罰紀錄。(註)
綠盟進一步了解後得知,原來在地方環保局於網站上公開原始數據後,廠商得針對「特殊狀況」做出註記或調整,如果地方環保局未嚴格地向廠商一一核實柱記的真實性,加上法規對廠商註記的規範不夠嚴格,藉由註記這道程序,廠商得以讓超標數據無效、甚至消失。
環境資訊中心2017年2月20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天空霧霾是誰造成的?河川變色又是誰排放的?尋找污染源頭並不容易,證據也常不夠充分足夠,在這樣的無力感下,公民還能做什麼?環保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盟)發起「透明足跡」計畫,用污染監測紀錄抓出不法的事證、促使政府面對政策漏洞。這項計畫目前在群眾集資平台「嘖嘖」上線,需民眾支持,換取台灣污染資料庫的進一步建置。
「透明足跡」計畫從2016年1月展開,靠著電腦程式,24小時不間斷地記錄全台316根工廠煙囪的自動監測數據。這項計畫成功地發現六輕刻意隱避的2萬5千筆超標紀錄。但,這只是冰山一角。綠盟希望下一步能納入放流水監測、與更多環境裁罰、企業租稅優惠補貼資料,讓環境真相攤在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