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含氯土水污染 穩定同位素辨「元凶」

By aprilrain608 / On 2017-07-26

▲土基會執秘陳世偉介紹穩定同位素如何辨識污染源。洪敏隆攝

2017-06-20

蘋果日報  記者洪敏隆報導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中,含氯的污染物因為不溶於水的特性,在地底下會到處鑽、左右跑,難以調查,若存在多個潛在污染者時,過去很難辨識污染者,環保署在2013年引進工研院開發的穩定同位素分析,至今已運用掌握4個污染場址污染源,其中包括台氯公司頭份廠污染及美國RCA案,另兩案都在中部,仍在訴訟中。

環保署土污基管會執秘陳世偉說,穩定同位素分析就跟用在刑事的指紋比對或DNA比對類似,因為不同來源的化合物,通常具有各自不同的穩定同位素特徵,含碳比率不同,例如不同工廠製造的產品等,就有不同的穩定同位素特徵,透過污染場址之水文地質等資訊,就可鑑識場址的污染來源。

陳世偉說,過去採樣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無法判斷,在沒有穩定同位素分析,只能知道受懷疑工廠是否有用到相同化學物質,卻無法確認誰是污染源,現在這套技術,不會冤枉無辜者,抓到真正污染人。

由於含氯的地下水污染整治,至少要3千萬到數億元,過去找不到污染源,龐大的整治經費恐「全民買單」,現在這套技術,每次鑑識調查費用約要50至300萬元,環署這幾年藉由此技術已讓RCA跟台氯頭份廠「俯首認罪」,且這兩案至今都還在整治,其中,RCA已經整治花費高達3億元,台氯頭份廠已整治花費8800萬元,且預估整治完成需要15年時間。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博士許心蘭說,穩定同位素分析研究未來會持續運用在    如空氣污染來源鑑識,尤其是室內空氣污染,另也可作為環境鑑識,例如污染洩漏年代分析,例如兩家工廠都有使用污染物,但可能經營時間不同,從污染年代洩漏分析,可以找到污染源。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