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開放資料 透明污染足跡

By kimutaku608 / On 2017-11-10

生命力新聞 輔大新聞傳播系實驗媒體 報導社會創新創業故事 

 

【記者王林曄、張然/台北市報導】工業化發展下,由於企業生產帶來的空氣污染、水體污染日趨嚴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綠盟)發現,政府開放的污染排放資料卻有無法回溯、查找困難、容許企業註解等問題。他們因此發起「透明足跡」計劃,通過收集地方政府的監控資料,製作「民間版開放資料平台」,並向政府提出訴求,要求擴大檢測數量、項目及範圍。

開放資料難使用 決心製作「民間版」

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直接關係民眾健康福祉。政府是否對企業提供了嚴格監控,並提供開放資料讓公民知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帶著這樣的疑問,在追蹤台灣污染遷移足跡時,開始查找環保署提供的開放資料。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曾虹文說,他們驚訝地發現,政府提供的開放資料難以使用。首先,政府提供的開放資料無法回溯,每天只能查到當天的監測數值,使得污染發展過程無法呈現。她說,「如果昨天有個爆炸事件,我今天要去查都查不到」。

綠盟也發現,政府提供的污染開放資料只有數值,缺少指標和說明,因此民眾根本無法判斷是否超標,也無法從中看出污染嚴重性。此外,企業可以對自己超標排放的歷史添加註解,此後超標排放的數值就被註解覆蓋無法追蹤,這也使民眾無法得知污染的具體情況。

曾虹文回憶,「透明足跡」計劃剛啟動不久,有成員朋友看到台塑六輕工業區不斷有黑煙排出,向他們詢問監測數據。「透明足跡」從雲林縣政府監測數據中發現,六輕竟有兩萬五千多筆超標排放紀錄,其中兩百多筆達到開罰標準。這些超標數據在環保署的資料上卻完全消失,被標示「無效數據」,以企業自己添加的註解蓋去。

面對這些問題,綠盟決心製作「民間版開放資料平台」,他們從各個地方政府收集監控數據,製作「透明足跡」網站。在這個網站中,使用者能夠用工廠名稱或地址,查找企業排放數值,並可以通過「工廠類型」、「排放類型」、「有無裁罰記錄」、「有無自動連續監測數據」,「最近一個月的連續自動監測數據有無超標」等做篩選。若找不到自己周圍企業的資料,還可以選擇「通報污染」,幫助綠盟繼續倡議政府擴大監測。

開放資料難「開放」 持續推動監督

曾虹文表示,他們雖然心裡有理想的時間表,但推動開放資料不是一日之功,「不是我今天問政府要,政府明天就能給我們的」。「透明足跡」計劃從二〇一五年開始推動政府擴大檢測,並向各地方政府收集當地監測數據。目前,「透明足跡」中已有一百零七家企業,三百一十六根煙道的連續自動監測資料,以及八十四家企業的水污監測,並預計在今年增加到二百七十三家。

團隊現在依然致力於要求政府擴大監測的數量、項目以及範圍,並增加企業裁處事實以及企業獲得租稅優惠補貼的資料。曾虹文解釋,目前受到監控的企業數目很少,如水汙監測企業即便增加,也不到總數的百分之二,而且監測項目也多年沒有更新,已遠遠不夠。

企業裁處事實目前只有台北市提供資料,且由於欄位不足,每一起裁處都無法對應具體企業和事件,因此這些資料沒有實用性;曾虹文表示,如果能夠再增加企業獲得政府優惠補助的資料,則可以交叉比對是否有政府補助企業超量排放,起到更好監督效果,因為如果對這些企業取消數百萬的租稅優惠,比罰款的影響大得多。

借助多方力量 創造親民平台

綠盟協會成員都沒有資訊知識背景,因此為了整理龐大的數據資料並製作出可操作的網站,他們與社會企業網絡行動科技合作,製作了目前版本的網站,實現地圖呈現以及檢索功能。但曾虹文表示,當初網站製作好就立刻上線了,由於網站提供功能繁多,如通過地圖或是企業名稱查詢,又設置許多過濾選項,一般使用者難以快速上手。現在他們正接收反饋,希望能進行改進。手機版目前訪問時已經增加了網站教學功能。


參與「透明足跡」募款者可得到印有標誌的紀念品。 攝影/王林曄

「透明足跡」網站目前僅通過綠盟自己的臉書進行宣傳,而他們為了計劃能順利實施,發起募款,希望民眾支持他們「使污染無處遁形」的創想。開放資料的推動緩慢,需要持續監督和等待,綠盟目標募得三百五十萬新台幣的資金,用於維護網站,以及計畫後續推動的經費。曾虹文說,綠盟不接受政府或大企業捐款,因此只能靠個人小額的支持。

綠盟專員王宜文說,「這是我們的決心」。參與募捐的民眾,依捐助金額不同,綠盟也準備了回饋的紀念品,希望能藉助這筆資金,支持接下來的「透明足跡」計畫發展。最終綠盟共獲得超過兩千筆集資,募得超過四百一十萬,超過計劃百分之十七。

「透明足跡」網站製作完成後很快上線,目前僅通過綠盟的臉書粉專宣傳。 攝影/王林曄

原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