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可以用來指涉明顯而巨大,卻被眾人視若無睹的風險。當我們遇到房間裡的大象,我們可能繼續視而不見;也可能打開門,請大象出來,再來收拾被弄亂的房間。而政府的農地工廠政策卻另闢蹊徑:一步步把房子拆了,最後就只有大象、沒有房間,看起來就沒有房間裡的大象了。
農地工廠就像房間裡的大象,幾萬家工廠違法設立在農地上,對糧食安全的危害,沒有人能否認,卻長期無法處理。直到2010年經濟部創立「臨時工廠登記」制度,似乎才看到公部門開始願意正視問題。但「臨登」制度不只本就無法令人滿意,政府還在近十年的輔導過程中,對農地工廠一退再退。「臨登」制度希望讓低污染農地工廠受輔導後,可以在完善環保、消防等設施的狀況下,在公告的「特定地區」或工業區中就地合法。然而2013年,政府大開後門,讓「非屬低污染」(中高污染)工廠只要取得環保許可,也能夠申請「臨登」。其實,工廠設立只要符合環保法規要件,本來就要申請環保許可,與低污染/中高污染的分別無關。政府這樣的規範,其實就是消彌了業別之間的差異,不論對農地污染風險高低,都可以用同樣的方式納管、輔導,期待合法化。
到了2019年,眼看「臨登」制度無法繼續展延,取得臨登的工廠只有7300多間,佔不到經濟部宣稱的農地工廠總數四萬多間的五分之一、已經受輔導完成合法化的工廠又屈指可數。政府又設立「特定工廠」登記制度,在「特登」制度中,不只原本的「臨登」工廠(包含中高污染)可以幾乎無痛轉換到「特登」。「特登」工廠也不需要被輔導遷進「特定地區」或「工業區」,而是可以在取得特登後,直接變更地目。特登制度不只是背棄了「集中管理」原則,允許農地工廠繼續零散分佈,在單一工廠的污染管理上,特登制度也準備再次棄守。五股計畫區的網站上可以找到尚未預告的〈特定工廠申請用地計畫變更編定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審查辦法〉草案,該草案規定,即便特登工廠因污染情節重大被勒令停工,只要改善一年後仍可以進行地目變更。政府不斷通過媒體宣傳特登制度不會讓有污染農地之虞的工廠留在農地上,這句話其實就是要拆了房間、留下大象:地目變更後,土地不是農地,自然也就沒有工廠留在農地上了。
政府對農地工廠一退再退的窘境,側面映照出政府面對治理危機的態度。持平而論,純就制度的設計而言,政府手上有棒子、也有胡蘿蔔。政府設立的臨登、特登制度,其實都是要給予工廠一段「例外於法規」的輔導期。但換句話說,工廠不來申請納管,政府就應該要以環保、消防、土地使用相關法規對這些工廠實施懲罰。但幾十年來政府都不敢觸碰農地工廠問題,造成工廠也傾向觀望政府的態度,看看政府是不是真的會下手。這樣的觀望態度,也造成臨登納管成效不彰。2016年,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宣布2016年5月20日後新增建農地工廠「即報即拆」。但在實際執行上,往往是以較為軟性的「斷水斷電」代替拆除。即便是這樣較為軟性的作法,政府也無法確實執行,也讓觀望中的工廠繼續心存僥倖。
有棒子卻不敢用,就是政府治理危機的具體呈現。政府一方面必須面對工廠主遊說所造成的、來自民意代表的龐大政治壓力;另一方面,也擔心強硬對待農地工廠會對勞工及產業鍊造成危害。而拆除農地工廠的經費審議以及執行過程,更都暗藏嚴重的政治風險。於是政府面對治理危機的態度,就變成不斷讓利,至少先達成「全面納管」,讓這些工廠的存在於法有據。所以在區位上退、在污染記錄上退、甚至政府也不諱言完成地目變更後,就可以視作合法工廠進行買賣,進一步拿出經濟誘因向農地工廠招手。政府也很清楚,如此一來,這些違法工廠也都受到「信賴保護」原則的保障,但還是在面對治理危機時雙手一攤,把污染風險的爛攤子,丟給環保稽查單位去煩惱。
綠盟在農地工廠議題上的努力,其實就是希望與政府溝通共同面對治理危機的可能性。首先,綠盟參加了總統盃黑客松,為的就是與政府討論如何更好的縮小危機。綠盟比對農地、財稅、工廠登記、環境裁罰資料,找出中高污染業別與有污染紀錄的農地工廠。再與政府針對農地工廠的對外說明相比對,期待與政府共同討論出能夠準確認定高污染風險工廠的方法。再鼓勵政府針對這些工廠去計算輔導遷廠、關廠的社會與經濟成本,而不是廉價地拿勞工失業、經濟衝擊來搪塞公民社會。10/28日綠盟舉辦「審核大漏洞,農地工廠埋地雷」記者會說明了綠盟與政府間的資料落差,以及農地工廠政策可能放行的高風險工廠。記者會後,我們取得了一些可供比對的官方資料,我們將會針對這些資料與政府討論現有農地工廠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但是,這也只是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自己是在為政府縮小治理危機。但對於政府而言,任何額外的要求,都在加劇治理危機。其中關鍵在於,政府在思考「誰是政策的利害關係人」時,衡量的依據,都是經濟利益。因此對於政府而言,我們的任何訴求都是在製造額外的麻煩,而不是在幫忙尋求共識。這也是為什麼,綠盟要將農地工廠的資料放進「透明足跡」網站,並進一步整合進「掃了再買」APP,讓消費者可以看到哪些產品來自污染的農地工廠。我們希望通過資訊揭露搭配消費者運動,讓政府清楚的認識到「我們也是利害關係人」,不處理我們的訴求,我們也會成為治理危機的一部份。
這件事,光靠綠盟是做不到的,需要大家共同的參與。因此邀請大家,加入「透明足跡」社團,跟我們一起關心污染治理議題。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掃了再買,讓我們用消費者的力量告訴政府:我喜歡這個房間(農地),大象(污染工廠)有它該待的地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