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劉宜庭|編輯/何明諠、王家薰(研究資料寄存所編輯群)
原文連結:〈當資料管理作為 NGO 提倡企業綠色轉型的推手——專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一般民眾想關心環境,但他們沒有資料,看不到一家企業的排放污染、環保裁罰紀錄。我們讓民眾透過平台查閱環境資料,當資訊不斷地被大眾看見,企業才無法心存僥倖,才會有所改善。」
環保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簡稱綠盟)長期關注能源、工業污染等環境議題,2016 年啟動「透明足跡」計畫,透過提倡環境資料開放,以及蒐集企業公開的環境違規裁罰紀錄、空污(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與水污染(重大點源放流水)自動連續監測資料,建立環境污染資料庫,以分析環境資料、追蹤企業污染源,監督政府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推動產業永續發展議題與修法。
2022年轉眼已經過了一半多,在過去的半年裡,也有不少製造商造成污染,需要消費者一同監督!
這次為大家帶來2022年上半年(裁罰時間為2022年1月~6月)「掃了再買」環境違規排行榜,請大家跟我們一起拿起手機,在「掃了再買」按下「+1」要求這些製造商積極改善吧!
大成長城股份有限公司
雞肉製品龍頭大廠大成長城2022年上半年遭裁罰295萬元,成為裁罰金額最高的榜首。2021年7月,大成旗下位於彰化的「晉昌畜牧場」被抓到從原水池把超標廢水抽出,繞流偷排到廠外,於今年4月遭裁罰106萬元。另外也於2月17日、3月4日兩次因為異味超標遭裁罰。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公布2021年空污、水污十大違規企業名單,並從違規事實嚴重性、總裁罰金額與次數綜合評量,頒發第四屆「環境金害獎」。今年的得獎者有第四度上榜的國營事業「中油」以及化學原材料製造商「華鉬實業」、半導體導線架製造商「利汎科技」與經濟部工業局轄下的工業區服務中心。綠盟指出,中油、工業區服務中心都受經濟部管轄,華鉬也位於經濟部轄下的工業區中,但在2021年卻分別發生火災、嚴重超標、偷排廢水等問題,對於這些環境污染經濟部責無旁貸,必須負起完全的督導與管理責任,確保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兼顧環境永續。
今年是綠盟第四度頒發環境金害獎,從近四年的違規紀錄分析(表一),2021年全台空污、水污總裁罰件數相較前三年有明顯的下降;依裁處事由與違反法條篩選出造成污染事實的裁罰仍呈現上升的趨勢,整體來說,事業單位在污染管控仍有待加強。
表一:近四年空、水污裁罰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