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開放109個事業單位,共215個煙道的監測資料,監測項目仍僅涵蓋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硫化物、不透光率等項目。
2017年9月,環保署完成「公私場所應設置連續自動監測設施及與主管機關連線之固定污染源」修正草案公聽會,不僅提高監測數據可信度,加強管制措施,並擴大工廠廢氣管制對象與監測項目,光電業、半導體業及膠帶業將新增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監測項目,石化業將廢氣燃燒塔全部納入監測,預計將增加145家工廠及538根煙囪。
截至2021年12月,水污即時監測家數共550家,其中包含164個日排放量達1,500立方公尺,應裝設水污自動連續監測的事業單位。但總監測數僅占現有水污列管排放源的7%,我們仍將持續推動擴大監測數量及項目。
2013年高雄市環保局查獲日月光排放大量高濃度鎳及強酸性廢水,於後勁溪德民橋下也發現底泥重金屬含量及魚體鎳含量超標,勒令日月光停工,並認定該廠自2007年起就有處理廢污水設施不足的問題。但最後法院竟出乎意料的判決日月光無罪,判決無罪的其中一個理由是過去十年內,高雄市環保局對該廠的稽查,並無因排放廢水銅、鎳含量或PH值超標排放而裁罰的情事,且上游另有2、3家電鍍酸洗工廠,同樣有排放含有銅、鎳成分廢水的情形,無法確認底泥的污染是日月光長時間或因本次鹽酸溢流事件所造成。
綠盟於10月29日受邀參加「要求林園、臨海工業區總體檢」公聽會。我們藉經濟部、勞動部、消防署等單位齊聚的機會,以決議要求由「工業局會商相關勞檢、消防單位,建立工廠管理及工安事件資料紀錄並且完整上網公開」。且相關會商的結果與公開做法,必須在一個月後提出。
綠盟推動「工廠工安事故紀錄」公開已有三年餘,過去沒有工安的紀錄,民眾只能仰賴媒體才能知道哪邊的工廠又發生意外,不僅難以看出系統性的問題,更不利於追蹤後續改善狀況。
企業發生工安事故一定要通報,政府的資料不能總是以「非屬業務範圍」來推託,希望政府各部門藉此機會,確實負起資訊公開的責任,讓「工安事故紀錄」能夠完整公開!我們也將監督各機關的承諾後續是否落實,也請大家持續關注、支持透明足跡。。
高雄林園工業區,短短一個月就發生四起工安意外,但翻遍政府網站,卻看不到任何統計數據來說明各大工業區或工廠到底一年有多少的意外發生。因為政府根本沒有公開工安事故的資料,所以大眾無法知情,更難以監督企業。
這次要為大家帶來的是酒類產品製造商,環境裁罰表現評比。這次的評比對象是掃了再買資料庫中,在臺灣本土製造酒類飲料的製造商。對這些企業的違規樣態進行分析,可以瞭解到這些企業最常違反的是超標排放污水,在所有75筆環境違規中,有14筆是因為超標排放水污遭到裁罰,佔比近兩成,空污排放超標共7次,佔比約一成。
在這些水污超標的裁罰中,超標的物質主要是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養量(BOD)、與固態懸浮物(SS),這些污染項目雖然不具毒性,但仍會造成水體渾濁、優養化,進而增加水生生物缺氧死亡的風險。也會讓水體產生惡臭,降低遊客親水意願。空污超標則是以異味污染物(臭味)飄散、粒狀污染物(黑煙)為大宗。
臺灣菸酒公司前身是菸酒公賣局,如今仍由財政部掌握全數股權。台酒不管是在裁罰次數上,還是裁罰金額上,都是本評比企業中最多的。台酒的39次環保裁罰中,包含8次排放水污超標的裁罰。
(圖片來源:柯金源)
去年,為了瞭解農地工廠對農業安全造成多少風險,我們參與了總統盃黑客松競賽。在各方工程師的熱血加持下,我們成功整合公開資料,找出有污染記錄或中高污染行業別的農地工廠,獲選優勝團隊。
參賽只是我們遏止農地污染第一步,這一年來,我們用參賽時盤點的資料不斷與經濟部協商、合作,要求政府正視農地工廠對糧食安全的威脅,積極嚇阻農地污染。這一年來,我們做到了:
#中高污染農地工廠資訊公開
我們參與總統盃,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法規雖然規定了哪些業別或製程的農地工廠,應該被認定為中高污染。但經濟部過去卻沒有公開中高污染工廠的名單,讓大眾無法知道中高污染工廠對農地的影響,也無法知道中高污染的認定狀況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