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環保署已於裁處紀錄中同步公開違規情節重大註記,但因多數稽查機關仍疏於填寫,以致於雖有註記,但未能涵蓋所有過去曾遭開罰情節重大之企業。後續我們將要求環保署督促各地方環保單位,落實填報,並提供歷史資料。
綠盟致電環保署監資處的承辦人員,再次重申對於重大違規事業名單的需求與重要性,而不是要在八萬多筆的裁處記錄中,一一搜尋企業名稱,再從裁處事由猜測是否為重大違規。監資處表示將再與相關業務單位提報此需求以及法規的授權。
綠盟將持續監督環保署公開重大違規的企業名單,落實民眾環境知情權,讓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現形。
空污法通過後半年,我們仍未看到重大違規名單被公開,因此綠盟在「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提報資料需求,表示除了空污法授權違反空污法情節重大者應公開之外,凡違反水污法、廢清法等環保法規情節重大者,均需公開。然而,我們在12月底收到環保署回覆表示,現有公開的資料集,已涵蓋法規所訂應公開之項目。很遺憾的,環保署認為裁處記錄中已包含重大違規在內所有被裁處的資料,沒有要將重大違規名單特別標示或開放出來。
目前環保署公開之〈列管事業污染源裁處資料〉除包含過去已公開之列管事業單位裁處資料外,亦納入遭環境裁罰的非列管事業單位。目前資料總筆數為266,897筆。於2016年12月後發生之違規共99,432筆,其中已公開裁處事由的違規事件共99,346筆。但仍有部分裁處事由僅寫違反之法規,並未詳實記錄實際違規內容。
於裁處事由公開一年多後,重新盤點各縣市公開狀況,並且前往拜會資訊公開最不透明的高雄市,成功獲得高市環保局承諾修正資料並支持公開更多裁處資料。
詳細資訊請見:民間團體拜會高市環保局,要求公開完整裁處資訊 環保局:已修正並願意支持公開更多裁處資料
經確認,目前全國所有縣市政府以及環保署開罰的裁處事實,均已公開。截至2017年10月2日環保署更新的資料,透明足跡網站共彙整了6,356筆有裁處事實的紀錄。
目前共開放109個事業單位,共215個煙道的監測資料,監測項目仍僅涵蓋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硫化物、不透光率等項目。
2017年9月,環保署完成「公私場所應設置連續自動監測設施及與主管機關連線之固定污染源」修正草案公聽會,不僅提高監測數據可信度,加強管制措施,並擴大工廠廢氣管制對象與監測項目,光電業、半導體業及膠帶業將新增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監測項目,石化業將廢氣燃燒塔全部納入監測,預計將增加145家工廠及538根煙囪。
截至2021年12月,水污即時監測家數共550家,其中包含164個日排放量達1,500立方公尺,應裝設水污自動連續監測的事業單位。但總監測數僅占現有水污列管排放源的7%,我們仍將持續推動擴大監測數量及項目。
2013年高雄市環保局查獲日月光排放大量高濃度鎳及強酸性廢水,於後勁溪德民橋下也發現底泥重金屬含量及魚體鎳含量超標,勒令日月光停工,並認定該廠自2007年起就有處理廢污水設施不足的問題。但最後法院竟出乎意料的判決日月光無罪,判決無罪的其中一個理由是過去十年內,高雄市環保局對該廠的稽查,並無因排放廢水銅、鎳含量或PH值超標排放而裁罰的情事,且上游另有2、3家電鍍酸洗工廠,同樣有排放含有銅、鎳成分廢水的情形,無法確認底泥的污染是日月光長時間或因本次鹽酸溢流事件所造成。
綠盟於10月29日受邀參加「要求林園、臨海工業區總體檢」公聽會。我們藉經濟部、勞動部、消防署等單位齊聚的機會,以決議要求由「工業局會商相關勞檢、消防單位,建立工廠管理及工安事件資料紀錄並且完整上網公開」。且相關會商的結果與公開做法,必須在一個月後提出。
綠盟推動「工廠工安事故紀錄」公開已有三年餘,過去沒有工安的紀錄,民眾只能仰賴媒體才能知道哪邊的工廠又發生意外,不僅難以看出系統性的問題,更不利於追蹤後續改善狀況。
企業發生工安事故一定要通報,政府的資料不能總是以「非屬業務範圍」來推託,希望政府各部門藉此機會,確實負起資訊公開的責任,讓「工安事故紀錄」能夠完整公開!我們也將監督各機關的承諾後續是否落實,也請大家持續關注、支持透明足跡。。
高雄林園工業區,短短一個月就發生四起工安意外,但翻遍政府網站,卻看不到任何統計數據來說明各大工業區或工廠到底一年有多少的意外發生。因為政府根本沒有公開工安事故的資料,所以大眾無法知情,更難以監督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