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環保局審核台塑石化公司麥寮2廠操作許可證,減核生煤使用量2成,台塑六輕提行政訴訟今被駁回,台塑表示,不排除上訴。(圖/記者胡瑋芳)
2017-03-01
聯合報 記者胡瑋芳報導
雲林縣政府與台塑的空汙議題爭議不斷;雲林縣政府於2015年6月將台塑化、麥寮汽電展延許可從5年縮短為2年,減核燃煤使用量平均2成,台塑不服縣府新措施因而提出行政訴訟,今天高等行政法院予以駁回,縣府與台塑原有15張許可證爭議,後續還有10張靜候法院判決;台塑表示,不排除上訴。
雲林縣政府2年前審核台塑石化公司麥寮2廠操作許可證時,以「空氣汙染防制計畫書」規定檢視空氣品質變化情形須每2年修訂一次,將操作許可證展延申請由5年縮減為2年,因雲林縣為細懸浮微粒(PM2.5)三級防制區,各項汙染源皆應進行減量,而工業中又以燃煤及石油焦電力設施為主要排放源應優先加強管制,環保局才要求台塑5個生煤製程需減量使用生煤,平均減核20%。
環保局表示,台塑化的公用廠與麥寮汽電共計17張汽電共生操作許可,預計在今年4月、6月以及7月10日陸續到期,台塑化已申請展延,目前台塑化14部機組,2年前已減少燃煤使用量,減幅高達22%,而麥寮汽電3部機組中,有2部也在2年前減煤達21~28%。
▲擔憂台化生煤許可證展延審查黑箱,公民團體到宜蘭環保局前訴求審查公開。(圖片來源:青天計畫2.0宜蘭反空污行動平台)
2017-04-19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陳文姿報導
台化彰化廠去年因三座汽電共生鍋爐生煤許可證到期導致工廠停工。如今,宜蘭縣冬山鄉的台化龍德廠M15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8月也將到期,宜蘭環保局近期將進行展延審查。「青天計畫2.0宜蘭反空污行動平台」等30幾個宜蘭在地團體昨(18)日特地到環保局前高喊「還我呼吸權」!要求環保局公開審查並提出空污減量計畫。
環保局回應訴求,將邀專家學者專案參與審查。此外,宜蘭已公告排放管制措施,不僅對排放量加嚴,也對高污染行業逐次縮減生煤使用量5%,許可期限從5年縮短為2年,這次審查就會納入新規定。
台化龍德廠位於宜蘭縣冬山鄉與蘇澳鎮龍德工業區西南邊,目前有M15、M16二座汽電共生鍋爐。其中,M15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證預計8月到期,台化已向宜蘭環保局展延申請,預計五、六月間審查。去年台化彰化廠才因M16、M17、 M22鍋爐生煤許可證展延申請未通過導致關廠,讓許可證展延申請變得非常敏感。
2017-03-10
焦點事件 報導
2015年4月,中部六縣市首長宣示將以「區域聯防」的方式,「禁燒生煤及石油焦」;5月,雲林率先通過《禁用生煤自治條例》,但後遭環保署以有違母法、不得採「全面禁止」等,宣告自治條例無效。2016年7月22日,彰化縣議會三讀通過《彰化縣高污染燃料自治條例》,欲管制排放量,達到實際「禁煤」目的,該條例得中央核可前,9月28日,佔縣內燃煤量6成的台化彰化廠許可證就要到期。
台化彰化廠M16、M17、M22三座燃煤鍋爐,雖於1999年M22環評時,提出生煤成分、使用量等承諾,但後該承諾未見於許可證中,台化也未履行;彰縣府以有違環評承諾為由,要求台化許可證不得直接「展延」,須「異動」申請以符標準,台化不符,雖陸續補正資料,卻不願改申請「異動」,彰縣府遂退回展延申請達30次以上。
▲台南善化資源回收場大火,廢棄物仍堆置在現場,民眾擔憂大雨造成污染。(圖片來源:民眾提供)
2017-04-14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台南市在4月初接連發生廢棄物掩埋場和堆置場失火事件,3月31日位於歸仁一處已封閉的垃圾掩埋場失火悶燒,燃燒異味甚至飄散到整個北高雄。
隔日,善化區湖厝里曾文溪堤防旁一處資源回收場堆置的事業廢棄物也發生大火,儘管消防人員第一時間進入控制火勢,卻無法有效止住悶燒,廢棄物燃燒的煙霧持續飄散,當地民眾投書本報表示,該處廢棄物一連悶燒了五天,社區籠罩在有毒空氣中,家中長輩甚至頭暈嘔吐。
鄰近該資源回收場的西衛社區居民批評,有關單位錯估該地存放的垃圾量,在連假期間處理消極,讓可能有毒的廢棄物整整燒了五天,當地居民也因此吸了五天的毒氣。民眾向民代陳情後,現場悶燒已經控制,但廢棄物仍堆滿該地將近600坪空間,擔心近日下雨,燃燒後的有毒物質透過雨水進入兩旁的農地,要求環保局盡快將廢棄物處理清運。
2017-05-01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記者 陳庭旭報導
行政院日前公布了14項改善空氣污染的防制策略,5月2日將在高雄舉辦「空氣污染防制策略公聽會」聽取民眾意見,今(5/1)日上午,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金煙囪文化協進會等團體於高雄市政府前召開記者會,提出三點訴求,要求環保署應盡快開徵粒狀污染物空污費,並檢討已開徵但偏低的空污費率;同時期待求中央及地方合作,限期改善高雄各大工業區的公安及污染問題,並要求在空污警報日(AQI達紅色),高捷與公車等公眾運輸應免費提供搭乘,保護居民健康等。高雄市政府環保局長蔡孟裕出面接受陳情,對環團訴求表示認同,但他也表示,政策須地方與中央研議、無法馬上提出具體回應,並承諾將來召開固定與環團討論的平台,近期將於六月初展開。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指出,高雄市的楠梓站、鳳山站、仁武站等三個空汙監測站為去年全台懸浮微粒濃度最高的監測站之一,她呼籲高雄市政府及環保署必須盡快訂定徵收粒狀物空污費的徵收辦法及時程,對於現行徵收的空污費率,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重新進行檢討,並提高費率,落實企業的外部成本內部化。
▲台灣空品狀況呈現顯著的季節變化,每年10月到3月空氣品質不佳,尤其是中南部地區,超過標準(AQI達橘色提醒及紅色警示)站日數比率將近50%;達紅色警戒比率約5.7%。(圖/環保署)
2017-04-13
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
記者 孔德廉報導
台灣近年空污問題嚴重,為解決空品難題,行政院今通過「空氣污染防制策略」,會後院長林全在記者會上宣佈,政府將投入365億元預算來處理空污,預計在2019年底將PM2.5的濃度減少18.2%,由平均每立方公尺22微克降至每立方公尺18微克;具體政策上,環保署則表示固定污染源部分將提升發電效率、減少鍋爐污染排放,移動污染源部分則會逐步淘汰百萬台二行程機車、並改善柴油貨車排放等,預計兩年內各測站的「紅色警戒」日數將下降一半。
▲2017.1.30日境外霧霾來襲時全台的PM2.5變化。上圖(左) 9:15AM (中) 10:35AM (右) 11:55AM 下圖(左) 1:15PM (中) 2:35PM (右) 4:35PM (資料來源:中研院,原始資料為動畫)
2017-04-07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陳文姿報導
鋒面移動可以從衛星雲圖上看到,細懸浮微粒PM2.5擴散路徑也可以看見嗎?答案是肯定的。藉著全台一千多個手掌大小的微型空氣品質監測器,24小時不斷偵測並傳回PM2.5的濃度變化,PM2.5在台灣幾乎可說是無所遁形。
台灣擁有全球第一密集的微型空品監測點,這並非是虛榮的頭銜。因為夠密集,才能完整抓得住PM2.5移動跟擴散的軌跡【註1】。而成就這項計畫的,不是靠一個單位,或是一筆資金。這是政府、企業、民間、研究單位主動投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成果。從儀器研發、設置、資料公開、收集、監測與分析,處處可見這樣獨一無二的合作模式,這是件更值得自豪的事。
▲在高雄後勁運轉快半世紀的五輕,終於關廠。(圖/Munch攝影)
2017-03-27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賴品瑀報導
五輕在2015年關廠,不過台灣中油公司近期卻提出打算在高雄推動多項擴廠案。受限高屏區空污總量管制,中油把念頭動到五輕關廠減少的排污量,想拿來做新申請設廠及操作許可證的抵用。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今(27日)接受立委質詢時說,環保署的立場是兩者不能抵換。
立委林德福今天在立院衛環委員會質詢時,要求環保署對中油拿五輕關廠抵用的計畫表態。詹順貴表示,並不支持將五輕關廠所減少的排污量視為額外可抵換的量,否則高屏地區空污總量管制大打折扣。
日前高雄市政府已經表態,強調中油五輕關廠是由於1990年行政院所做的政治承諾,而非中油自願所為,因此關廠後,五輕的排污量就是應該歸零,並不能再做抵換。
詹順貴表示,環保署正著手檢視高屏地區總量管制計畫及相關法規,盤點相關規定是否明確,以及研商若法律不明確未來該怎麼修法。他坦言,從既有的總量管制計畫來看,的確沒有很清楚地規範五輕能否抵換,因此環署最近假日都在為此加班。
2017-04-15
日經中文網 報導
中國、日本和韓國3國政府預計將在4月29~30日於上海召開的環境部長會議上提出在「PM2.5」的共同觀測方面展開合作。PM2.5産生於汽車廢氣等,是東亞地區大氣污染日益擴大的原因。計劃將合作事宜寫入2015年至19年的5年共同行動計劃。雖然三國在歷史等問題上仍存在對立,但可以從環境等有必要共同應對的問題著手,擴大部長級對話。
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每年都會舉行,但自2012年日本對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實施國有化以來,中國一直沒有派部長出席會議。據中日相關人士透露,2月份就任中國環境部長的陳吉寧將出席此次會議。陳吉寧是前清華大學校長,也是一位環境問題專家。有觀點指出陳吉寧出任環境部長是中國開始重視環境政策的體現。日本環境相望月義夫、韓國環境部長尹成奎將出席會議。
在共同行動計劃涉及的9個領域中,大氣污染對策將成為最優先課題。三國將共同觀測PM2.5,共享和分析廣域數據。此外還討論統一觀測方法,提高對PM2.5中所包含的化學物質等的分析精確度。
2017-03-30
大紀元 記者張智報導
當中國的老百姓在嚴重陰霾空氣中掙扎求生之際,來自鄰國的日韓亦抱怨吸了中國陰霾的「二手菸」。今天(30日)刊登在國際權威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僅2007年遭到從中國漂洋過海的陰霾侵襲,導致日韓兩國非自然死亡人數達3.09萬人。
保人士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空氣污染可以影響到距離排放源很遠的地區。現在這項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本地空氣質量也可以受到遠距離的空氣污染源影響。
來自多個國家的人員組成的這個研究團隊,根據2007年全球13個地區(含228個國家)的排放數據,綜合分析了顆粒小於2.5微米的細顆粒物(PM2.5)的移動對全球人類健康產生的影響。
研究人員針對PM2.5(空氣中微細懸浮粒子)濃度和傳入渠道,以及因長期暴露在PM2.5下導致患上心臟病、腦中風、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等而過早死亡的病人數據等資料,對PM2.5的侵入與非自然死亡率的關聯性進行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2007年與PM2.5污染相關的全球345萬過早死亡的病例中,約有12%與世界其它地區排放的空氣污染物相關,即有411,100人死亡是被飄越國界的PM2.5侵襲而導致罹患心臟和肺部等疾病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