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美國德拉瓦州廠(EPA)
2016-10-02
風傳媒 魏嘉瑀
從台灣、越南到美國,台灣石化業鉅子台塑近來頻頻傳出環境污染爭議。美國德拉瓦州(Delaware)廠區9月28日遭到州政府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局(DNREC)裁罰24.1萬美元(約新台幣750萬)罰金。依州政府規定,台塑若有異議可在30天之內提出申訴。
該廠位於德拉瓦城(Delaware City)主要產品為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政府在6月份稽查時發現廠內有多達70大袋、共近9萬公噸的PVC,未正確標示,工廠未在90天內將廢棄物運離廠區且廠內擺放易燃物質地方也沒有「禁止吸菸」標誌,違反多項規定。
2016-08-03
蘋果日報財經中心 綜合外電報導
台塑越鋼「死魚事件」紛爭才剛剛顯露偃旗息鼓的跡象,又爆出因非法傾倒有害廢棄物而遭越南官方調查。越南河靜省公安局副局長裴廷光(Bui Dinh Quang)表示,與台塑河靜鋼鐵廠簽有合約的1家當地企業上月被發現在私人農地掩埋工業廢棄物,但該企業無權處理有害廢棄物。
據裴廷光表示,該企業上月被發現在2處農地傾倒工業廢棄物,其中1處位於河靜省,且越南環境資源部(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已證實該企業企圖掩埋的廢棄物所含氰化物達有害水準。台越越鋼與其當地主管將因與該企業簽約,連帶遭受調查。
對於越南媒體報導,越鋼將廢土違法掩埋在一處農場,越南官方已介入調查,對此,越鋼確認廢土是出自公司廠區,並解釋其為工業廢水產生的污泥,越鋼主管表示,是當初委託的2家當地清理業者所為,「不是越鋼的問題」,目前已把與業者的合約交給越南政府,未來將全面配合調查。
▲台塑越南河靜鋼廠造成沿海四省海岸嚴重污染,魚群大量死亡,越南民眾強烈抗議(美聯社)
2016-11-14
風傳媒 國際中心
台灣石化業鉅子台塑集團在越南投資的台塑河靜鋼鐵公司(河靜鋼廠),今年釀成該國有史以來最惡劣的環境污染災難。國際通訊社《路透》(Reuters)獨家取得越南政府調查報告,揭露了河靜鋼廠的53項嚴重違規,包括違規使用一種高污染的製程。
今年4月,河靜鋼廠有毒廢水大舉外洩,污染越南中部長達200公里的海岸,造成100多噸漁獲死亡,數千漁民生計無著,並引發大規模示威。今年6月,台塑與河內當局達成協議,同意花錢消災,支付高達5億美元(新台幣160億元)賠償金。
▲越南中部沿海爆發大量魚群死亡事件,矛頭指向台塑鋼鐵廠。照片轉載自亞洲時報,美國環保署提供。(圖/美國環保署)
2016-06-17
上下游新聞市集 記者郭琇真報導
今年4月越南中部河靜省到順化省沿海爆發大量魚群死亡,引發國際關注,越南官方調查魚群死因和海中毒藻、化學物質或重金屬有關,越南社會於是把矛頭指向河靜省沿海唯一的台塑鋼鐵廠,據了解,越南政府已委託國際團隊進行調查,報告最快本月出爐。
不過事發至今,台塑不願公開相關廢水處理資訊,遭越南人民和台灣民間團體撻伐,更趁今天台塑股東常會在王朝大飯店舉行,到場外抗議,台塑董事長林健男在會場中強調,台塑已和越南政府組成聯合調查團,邀請國際環境專家進行調查,等結果出爐一定會公布,「畢竟身為企業,我們也不願蒙受汙名。」
今年4月越南中部沿海200公里,約台灣一半海岸線,出現大規模魚群死亡,不僅衝擊當地漁業,還造成一位潛水員死亡,多位潛水員和誤食死魚的居民因身體不適而送醫。
非常感謝2258位朋友支持「透明足跡」專案的線上集資計畫,集資結束之後,回饋品的製作、包裝與寄送是我們在議題推動之外最重要、最立即的工作。由於數量龐大,綠盟辦公室人力不足,我們評估後發現,即使投入全部的人力,也至少要一個月的時間才有辦法完成包裝與寄送。
幸好,綠盟有一群熱心的志工與實習生,從5月25日,大夥們開始投入理貨與包裝的工作,不僅利用下課、下班後的時間來幫忙,也把假日出遊的時間空出來給綠盟。有志工很貼心地說,我們工作人員平常已經很忙了,所以假日他自己來包裝,讓我們休息。這樣的貼心舉動,真的讓我們很感動,不過我們當然不可能讓任何一個夥伴落單。熱情的志工夥伴們和工作人員彼此邀約,最後,假日總共來了十二個人,當天幾乎完成三分之一的包裝工作。因為有大家的幫忙,才讓我們得以如期在六月底前完成所有的回饋品包裝與寄送。
綠盟今年一月揭發台塑六輕兩萬五千筆的超標數據消失以後,持續努力追蹤,要找出政府環境監管機制與法規中許多的漏洞與不足。因為,正是源頭的疏於管控,才讓企業有規避的空間;而政府過於「體貼」企業的法規,造成政府監管機制失靈,企業有規避的空間,結果也讓民眾無法信任政府的環境治理能力,對政府高度不滿。
幾個月以來,綠盟從源頭做系統性的盤點,找出政府監管結構的問題,並設法填補這些環境管制及法規的漏洞,尤其是主管自動連續監測系統操作規範的《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管理辦法》(簡稱《CEMS管理辦法》)。為此,我們於1/25、3/14及5/11與環保署開過數次會議,不斷地與環保署溝通關於環境監管法制的修法方向,督促政府的修法時程。並在六輕擴廠環評、六輕核發許可證公聽會等各種場合,不斷聲明我們對於修法的立場與急迫性。目前,環保署承諾我們今年會完成修法。未來綠盟仍將持續監督與關心《CEMS管理辦法》修正狀況,並隨時向「透明足跡」的支持者與社會大眾報告最新進度。
▲本次空污研究測站及範圍。(圖/環保署)
2017-06-16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陳文姿報導
是誰製造PM2.5?環保署首度利用碳同位素及衛星遙測,並大規模同步對雲林、嘉義、彰化、南投九測站採集大氣樣本加以分析,發現硫酸鹽占PM2.5的20%,而排硫設備的煙道竟成了硫酸鹽密集甚至逸散的元凶。在這次研究範圍中,硫酸鹽問題直指六輕。
環保署發現吹北風時,六輕下風處的台西,硫酸鹽濃度甚至高過麥寮。而麥寮港的二氧化硫濃度更占全雲林三成。環保署已展開法令研擬,將對煙囪排放及港口加強管制。
環署表示,目前科技還是無法做到「指紋比對」,直指是哪家工廠,哪根煙囪排放的,但科學分析與管制不能再等。
環保署這波調查分別在空污嚴重的2016年冬、及2017年春進行,涵蓋雲林、嘉義、彰化、南投九個空氣品質監測站共134個大氣細懸浮微粒樣品。另外也從燃煤的六輕汽電廠與燃油的六輕輕油裂解廠煙道、稻草燃燒、汽機車排氣等建立污染源特徵資料。
▲高雄石化工業帶來的空氣污染。(圖/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
2017-06-15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陳文姿報導
高屏地區實施「空污總量管制計畫」月底就滿二年,成果再哪?民間直批「越減越肥」、「騙很大」、甚至要求停止計畫。環保署15日特地澄清,指環保署給的「認可排放量」比工廠實際排放多的部份「不能」拿來賣給新工廠或擴廠,請民眾安心,且現行數字已經顯示污染已經呈現下降趨勢。
對於關廠工廠的額度還可以釋出給新工廠進駐,環署表示,發展跟環保間還是要取得平衡,不能要求高屏都不再有新工廠,但會逐步提高管制。環署已規劃將限縮工廠關廠可釋出的交易額度從八成降至五成、並調整認可量的規則,預計年底完成修法。
高屏空污嚴重,在年年改善空品的聲浪中,2015年6月30日「高屏地區空氣污染物總量管制計畫」終於啟動。環保署規定高屏616家列管工廠在第一期程(2015/6-2018/6)結束後,排放量須比「認可排放量」再減5%。
▲中油林園廠區。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2017-06-12
聯合報 記者吳秉鍇報導
中油啟動四輕汰舊換新規劃,首選在該公司林園廠區內就地更新,打造新廠,暫定命名「新四輕」,所生產的乙烯年產能目標100萬公噸,初估投資額約500億元,若能獲中央和高雄市府支持,將是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大一宗輕裂廠投資案。
自從五輕關廠後,泛中油體系石化業者紛有原料不足的問題,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上周曾說,中油五輕關廠後讓乙烯供應量不足,因此要赴美投資。
中油體會下游業者的困境,藉打造「新四輕」新廠可使中油乙烯總產能增加逾60萬公噸,增幅達55%,全面滿足下游用料需求 ,對泛中油體系石化業營運將大進補,包括台聚、亞聚、東聯、中纖、台苯、國喬等十餘家業者。
中油表示,五輕於2014年7月完成設備檢修後,進入「封存」的關廠狀態,由林園廠區的四輕和新三輕負責對下游供料,乙烯總產量由原先的一年160萬公噸減為110萬公噸,客戶須進口原料填補缺口。
而四輕自1984年建廠運作至今已超過33年,在全球業界屬於元老級輕裂廠,汰舊換新勢在必行,中油正研議透過新四輕,同時解決設備老舊和產能不足兩大瓶頸。
▲12日雲林縣長李進勇針對許可證核發進行說明。(圖片/雲林縣府)
2017-06-13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陳文姿報導
台塑六輕13張生煤操作及許可證分別於6、7月到期。為阻止雲林縣府核發許可,10日環團在雲林斗六發起反空污遊行,不過,11日縣府依舊核發下13張生煤操作及許可證。環團12日怒指雲林縣長李進勇背信,做不到禁燒生煤的競選承諾。李進勇回應雲林縣通過的禁燒生煤條例已被環保署宣告無效,無法以行政命令限制禁燒,「拜託大家有一點法律常識」。
自從去年9月底彰化環保局拒發許可證,台化彰化廠因而停工,生煤許可證核發問題更加敏感。環保局長林長造表示,台塑六輕審查文件合格,縣府是依循先前原則核發許可。13張生煤許可證分屬麥寮汽電四張、塑化一廠三張、塑化二廠六張。除麥寮汽電M04製程外,其餘均維持上次核減後之生煤量,並展延至2019年6月。M04將採季節管制,於空污嚴重季節減量。
台塑六輕多張生煤及石油焦許可證陸續到期,4月17日雲林縣政府才核發八張許可證(一張塑化三廠生煤使用許可證、5張生煤汽電共生操作許可證,塑化一廠二張石油焦的許可證),6月12日又一口氣核發1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