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內PU塑膠產品大廠達新工業,涉排含有二甲基甲醯胺(DMF)等二級毒性物質有機溶劑廢氣,台中檢警25日搜索達新廠區(如圖),發現達新3年來偷排有毒廢氣達800噸,少繳空污費上千萬元。台中地檢署提供
2017年07月29日 蘋果投書 曾虹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台中市關連工業區長期遭民眾檢舉空氣中瀰漫類似強力膠的刺鼻味,經1年多監控及蒐證,查獲達新公司利用緊急狀況才能使用的備用煙囪管道繞流偷排廢氣,3年偷排廢氣800多噸,其中二甲基甲醯胺(DMF,屬二級毒性物質)濃度也達檢測設備最大偵測極限30ppm以上,遠超過排放標準10ppm。而這是達新從2012年因空污防治設備效能不佳,遭環保局命令改善後,投機取巧的改善方法。
政府環境治理機制失靈
(圖片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陳文姿)
「南風吹的時候,我聞到異味,只能打電話到環保局,環保局會給我一個案件號碼,每一次的檢舉案件,就給我一個案件號碼,聞到異味多年,我只能拿到這些號碼,我們沒有監測資料,不知道監測什麼,接著是我們身體裡的重金屬是雲林縣的五倍多,我們居民一張張的重大傷病卡出現。」住在距離六輕10公里內的彰化台西村居民許立儀說。
一直以來,因為沒有開放企業排放污染的監測資料,所以民眾檢舉污染後的不了了之,或是「排放合法沒有超標」的回應,就成為民眾對政府官商勾結、包庇等不信任的來源。而「透明足跡」揭露台塑六輕有大量的超標數據,不僅沒有被開罰,甚至還透過註記說明讓這些超標數字被隱藏起來,正好呼應了民眾對政府環境管制不信任的生活經驗,更加深了民眾對政府與企業不滿的情緒,但這一揭露事件的背後,不是揪出執法者的輕罰縱放,而是映照出整體環境管制機制的缺失,正是政府源頭的疏於管控,以及過於「體貼」企業的法規,造成政府監管機制失靈,讓企業有規避的空間。
2017-07-26
蘋果即時新聞
記者許淑惠、侯良儒報導
國內PU塑膠產品製造大廠達新工業竟涉嫌偷排含二甲基甲醯胺(DMF)等二級毒性物質的揮發性有機溶劑廢氣!台中地檢署昨指揮保七總隊、環保局等單位搜索達新公司,查出達新公司3年來非法偷排800多噸廢氣毒害附近居民,依違反《空污法》等罪諭令蕭姓副理等3人各1萬至2萬元不等金額交保。
達新發言人賴耿民表示,這次事件公司確實有人為上的疏失,待內部調查單位結果出爐後,將會對相關人員進行處分;對於檢方說達新偷排汙恐達3年,他則強調,達新過往空汙防制設備的投資遠勝同業,不會刻意排放未經處理的廢氣。
去年7月,台中地檢署接獲民眾檢舉,指在台中市梧棲區的關連工業區內長彌漫一股類似強力膠的剌鼻味,疑有工廠非法排放有機溶劑等廢氣。
檢察官指揮相關單位在工業區內展開地氈式過濾,長達1年監控,並調閱資料,發現達新公司從2014年至2016年,產生的廢氣量遠低於向環保機關申報的數量,鎖定達新公司偷排廢氣嫌疑最大,多次前往現場採證、稽查、甚至以空拍機採證,但達新公司均謊稱排放的氣體是水蒸氣。
▲辛辛苦苦養了1年的文蛤卻在收成前開殼死亡,養殖戶懷疑是底渣汙染水源惹禍。(圖/鏡傳媒)
2017-07-26
鏡週刊 記者陳柔瑜報導
搖曳稻穗、沃野良田和憨厚的農民,是大多數人對雲林縣最深的印象,但雲林近年卻屢屢和「垃圾」畫上等號,垃圾大戰至今仍未休止,堆積的垃圾加上底渣已達3.2萬公噸,林內焚化爐又因涉及弊案及環評未過而無法啟用,縣政府只好選擇「眼不見為淨」,將焚燒後的垃圾底渣棄置在幾個最弱勢的鄉鎮市,口湖鄉便是其中之一。
▲底渣堆置處離口湖取水養魚的尖山大排很近,一旦下雨,底渣內殘留物質便會滲進土裡造成汙染。(圖/鏡傳媒)
▲能源局說明能源轉型白皮書編撰公民參與的運作方式。攝影:李育琴。
2017-07-13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李育琴報導
根據《環境基本法》規定,政府要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行政院已宣示2025年要達成非核家園並推動能源轉型,經濟部目前正在研擬能源轉型的行動方案,日前宣布啟動公民參與機制,將整合政府及民間能量共同完成「能源轉型白皮書」。
能源轉型白皮書最重要即在明訂政府能源轉型的綱要方針及重點推動方案,經濟部表示,目前政府已針對既有推動政策盤點出19項重點計畫和方案,接下來的第一階段預備會議,會蒐集民眾意見,歸納整理後新增重點方案,並於第二階段的工作小組會議中,結合產官學界進行討論完成初稿編撰,最後將針對白皮書初稿辦理分眾及公民會議,透過公民對話尋求能源轉型推動方案的共識。
12日第一場預備會議在高雄啟動,後續尚有三場在東部、中部、北部舉辦,經濟部表示,到8月9日前,民眾可到會議現場或上能源轉型白皮書專屬網站(網址:http://energywhitepaper.tw/)留言,也可透過Email、傳真等表達意見。
▲環署空保處處長蔡鴻德10日預告空污排放自動監測相關子法,六輕44根燃燒塔將全數納管。賴品瑀攝影。
2017-07-10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賴品瑀報導
環團綠色公民行動聯盟2016年1月展開「透明足跡」計畫,以電腦程式紀錄了10個月間,全台316根工廠煙囪的自動監測數據,也踢爆台塑六輕疑似刻意隱避了2萬5000筆超標紀錄,此舉促環保署補漏洞,10日空保處發出預告,將要修正「公私場所應設置連續自動監測設施及與主管機關連線之固定污染源」與「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管理辦法」,將來六輕所有燃燒塔,一共44座的自動監測數據,將全面公開。
六輕工業區內的所有燃燒塔的數據,都將因此納管,可說又是一樁「六輕條款」,六輕的燃燒塔長期遭民間質疑,往往在不屬緊急狀況時違規使用,而加劇了當地的空污問題。
這兩項子法,將使包括鋼鐵、金屬軋造程序、廢氣燃燒塔、光電業、膠帶業、半導體業及環評承諾對象將增訂納入第五批管制,預計可增加納管全國約145家公私場所及538根次排放管道與廢氣燃燒塔,此舉可望掌握全國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排放量約80%以上及各行業製程揮發性有機物空氣污染物排放情形。
▲土基會執秘陳世偉介紹穩定同位素如何辨識污染源。洪敏隆攝
2017-06-20
蘋果日報 記者洪敏隆報導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中,含氯的污染物因為不溶於水的特性,在地底下會到處鑽、左右跑,難以調查,若存在多個潛在污染者時,過去很難辨識污染者,環保署在2013年引進工研院開發的穩定同位素分析,至今已運用掌握4個污染場址污染源,其中包括台氯公司頭份廠污染及美國RCA案,另兩案都在中部,仍在訴訟中。
環保署土污基管會執秘陳世偉說,穩定同位素分析就跟用在刑事的指紋比對或DNA比對類似,因為不同來源的化合物,通常具有各自不同的穩定同位素特徵,含碳比率不同,例如不同工廠製造的產品等,就有不同的穩定同位素特徵,透過污染場址之水文地質等資訊,就可鑑識場址的污染來源。
陳世偉說,過去採樣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無法判斷,在沒有穩定同位素分析,只能知道受懷疑工廠是否有用到相同化學物質,卻無法確認誰是污染源,現在這套技術,不會冤枉無辜者,抓到真正污染人。
▲上海不僅空汙嚴重,連水也一樣,地表水有85%完全不能喝。
2017-06-03
民報 國際中心
綠色和平組織6月2日發佈一份關於水質報告指出,中國城市水質危機日益嚴重,由於很多污水沒有處理以及排汙標準太低,河流污染到人類不能碰觸的程度。報告說,在「12五」(第12個五年計劃)的最後一年2015年,上海的地表水有85%不能喝,天津附近的地表水有95%不能喝。
綠色和平組織這份報告指出,京津冀地區地表水環境品質實在令人擔憂。
▲越南移工和台灣聲援團體在越南辦事處外抗議。(攝影:張智琦)
2017-03-15
苦勞網 記者張智琦 報導
台塑在越南開設的河靜鋼鐵廠去年(2016)爆發嚴重污染事件,造成當地生態浩劫和大量漁民失業,至今許多漁民不但未拿到賠償金,抗爭時還遭到越南警方暴力流血鎮壓。今日(3/15)多名越南移工和台灣聲援團體來到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前,要求越南政府勿包庇台塑,確實將台塑賠償的5億美金發放給受害民眾,並停止施暴、關押人民。
台塑污染致越南漁民失業 來台當移工
去年四月,越南中部四省份爆發大規模魚群暴斃事件,越南政府調查後證實台塑河靜鋼鐵廠排出的有毒廢水,是造成當地海洋污染和魚群暴斃的主因。雖然台塑事後提出5億美元賠償金,但現在傳出當地受害民眾並未得到妥善補償,甚至有許多漁民因海洋遭到污染而失去生計,並因此被迫來台工作。
2017-07-03
今(2017)年6月30日,是台塑河靜鋼鐵公司,坦承包商排放廢水,導致大量魚群死亡的一週年,並承諾賠償5億美金。對許多人來說,悲劇似乎已經落幕;然而對當地漁民、居民而言,惡夢卻未曾終結。長期關注台塑越鋼汙染事件的天主教新竹教區越南外勞配偶辦公室、環境法律人協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中研院彭保羅副研究員等沉痛指出,在台塑與越南政府的秘密協議下,當地漁工始終無法獲得足夠補償,且持續忍受著失業的痛苦。加上當地媒體遭到嚴密監控,這些處境,始終未能被外界看到。
當地民眾透過天主教會指控,台塑河靜廠始終拒絕建立溝通管道,也未將環境監控資訊公開。儘管台塑宣稱已經在越南政府指導下,改善所有53項環保違規,但迄今外界仍不知道這53項內容為何,對於民間團體發文詢問相關問題亦完全未回應,甚至無從信任未來這類事件不會再發生。然而,今年5月29日,台塑河靜鋼鐵廠年產能350萬公噸的一號高爐已經正式點火,進行生產。然而隔天廠區即發生爆炸事件,令當地居民更加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