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新聞稿】年度環境資料總體檢:地方政府裁處記錄透明度公布

By kimutaku608 / On 2019-01-30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高雄市時代力量議員林于凱共同召開記者會,公布各縣市政府公開裁處記錄的透明度,其中透明度最差的是高雄市,其次是花蓮縣與桃園市。過去,政府公開的裁處記錄只有違反哪一條法令,並沒有違規事由,在綠盟歷時一年多,積極推動違規事實公開後,環保署與各地環保局幾次研商,最終同意2016年12月後裁處的違規事由一律公開。然而,兩年來,各地方政府實際公開的程度如何?某些地方政府又是如何敷衍虛應社會的需求?

高雄、花蓮、桃園的裁處記錄最不透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柯乾庸說明,綠盟盤點了2017/1/1—2018/12/31共16,057筆違規裁處紀錄,依照裁罰記錄公開的詳細程度,能否瞭解具體違規內容,有別於公開前只有違反的法規,逐筆進行人工判讀,再依據填寫不確實的數量及佔比分別排序,發現各縣市政府透明度的落差很大。

柯乾庸指出,高雄的裁處記錄最多,透明度也最差,2,579筆裁罰記錄中,有1,334筆沒有確實填寫,超過五成,遠高於其他縣市。按比例來看,透明度第二差的是花蓮,有將近四成的裁處記錄填寫不佳,且2018年的填寫情況較2017年退步很多,有超過六成的裁處記錄沒有確實填寫。

read more

【新聞稿】2019年環境金害獎頒獎典禮 產業當龍頭,環境豬隊友

By kimutaku608 / On 2019-01-30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舉辦「年度環境金害獎」頒獎典禮,頒發給2018年度造成空污及水污環境金害的十大企業。我們從30幾家環境金害的入圍名單中,評選出六間「環境金害獎」得獎名單。其中包含:飲料包材製造龍頭「宏全國際」、速食龍頭麥當勞最大供應商「碁富食品」、造紙業龍頭永豐餘的子公司「中華紙漿」、石化業龍頭台塑集團關係企業「台灣化學纖維」、硫酸鉀最大製造商「東碱公司」,以及國營事業「中油」,頒發六項環境金害獎。

不只是違規,還是「情節嚴重」的違規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柯乾庸說明,綠盟整理環保署2018年的裁罰記錄,從1853筆違反空污法及2584筆違反水污法的裁處記錄中,統計出空污及水污累計裁罰金額最高,以及裁罰次數最多的環境金害十大企業(環境金害獎入圍名單詳見附件一)。從裁處事由中檢視裁罰金額高的違規原因,幾乎都是違規情節嚴重的污染行為,像是偷排、排放嚴重超標、或是開罰後不改善,遭連續開罰等等。而累計裁罰次數多的企業,則顯示出企業環境管理有重大缺失,不只長期影響周遭居民的生活品質與健康危害,內部員工的健康風險也令人擔憂。

年度環境金害獎,得獎主皆是企業龍頭

read more

【新聞】環保違規裁處不透明 高雄、花蓮資訊公開最糟

By kimutaku608 / On 2019-01-30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說明不同縣市裁處資料不完整(上)與較佳(下)的情況與造成的影響。攝影:陳文姿)

2019年01月28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新聞連結

環保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盟)今(28)與高雄市議員林于凱共同召開記者會,公開地方政府裁處工廠污染違規紀錄的情況,發現有的縣市污染裁罰紀錄填寫敷衍,只寫「未依規定」、「未符合放流水標準」等,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污染外洩、嚴重程度如何。這樣的情況以高雄居冠,2579件裁罰紀錄有1334筆填寫不確實,超過半數。表現最好的反而是六輕所在的雲林,推測可能是環團關注度最高的緣故。

綠盟呼籲政府應該確實公開違規事由資料,並往前追溯五年,且環保局手上都有紀錄,補上過去未揭露的資訊也不是問題。林于凱也表示,抓出累犯,累進裁罰,污染廠商才會「罰到痛」。

read more

【自由投書】核電不能解決空污

By kimutaku608 / On 2018-11-21

空污問題嚴重,引發民眾廣大的憂慮,有心人士則趁機利用民眾對空污的焦慮,將空氣污染全部推到火力電廠頭上,誤導民眾以為只要使用核電,就能減少空污。這不僅無法對症下藥,甚至會將正在努力減少空污問題的政策,導向錯誤的方向。

空污的來源及成因複雜,除了境外霾害,更多的是台灣本地的污染源,包括石化業、鋼鐵業、水泥業及各種工廠,還有交通運輸等移動污染源,以及餐飲油煙與營建揚塵等,絕對不只是發電廠而已。根據環保署數據,發電廠產生的PM2.5,占不到污染源的10%,儘管這數字被民間質疑低估,但很顯然,要解決空污,必須面對污染來源眾多的問題,使用核電,當然無法解決發電廠以外的空污,甚至還會延伸出更多無法解決的問題。

正因為空污問題複雜,需要全面盤點問題來源,因此,民間長期投入應對空污的各種監督與倡議,包括促進工廠污染減排、推動老舊燃煤電廠換燃氣、供電無虞時降低燃煤機組發電、減少生煤使用、五輕如期關廠、六輕加嚴排放標準,並推動環境資料公開、建立公民監測機制、參與環境法規修訂等等。簡單來說,所有空氣污染貢獻者,都必須負起強化污染防制及減排的責任,同時也要建立民間監督空污減量的機制。

read more

【新聞】防數據「再消失」 將擴大六輕監測

By kimutaku608 / On 2018-09-14

2018/08/27  記者洪敏隆 

除了汽機車等移動污染源外,工廠等固定污染源也是空污主要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去年揭露台塑六輕連續監測資料中,有2.5萬筆超標的排放紀錄消失,環保署近日二次預告修正《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管理辦法》,擴大即時監測對象,六輕一共44座燃燒塔的自動監測數據將全面公開,預計今年10月空污季時實施。

44座燃燒塔全納入

環保署空保處指出,過去國內沒實施過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目前引進的監測設施仍在測試,但測試進度良好,粒狀物監測預計明年下半年就可公告實施,預計會有30多家國營事業及鍋爐發電業者,共計100座煙囪可納管。

綠盟去年1月調查六輕「被消失」的超標數據,都是遭六輕自行以「污染源暫停運轉」、「監測設施維修、保養」等理由註記為無效,導致無法看到違法數據,政府也無法開罰。

環署說,法令修正實施後,規範固定污染源自動連續監測數據不能隨意更動,有效監測時數也從85%要提高至95%以上,並擴大即時監測對象,以六輕為例,427座排放管道,在10月起將再納管16家、54座,主要是六輕的44座廢氣燃燒塔全部納入。

read more

【投書】配套說不清的《空污法》,造成互不信任的空污困局

By kimutaku608 / On 2018-08-15

2018/08/14  關鍵評論網投書  文:曾虹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近年空污問題引起大眾廣泛的憂慮,因此民間對空污法的修訂能否有效達到管制效果抱持高度關注與期待。但空污法在六月底三讀通過後,社會上抱怨及爭議的聲浪卻不比修法前少,其中爭論特別劇烈的是,政府有權對十年以上的交通工具加嚴排放標準,而17年以上的二行程機車,與21年以上的柴油車是首當其衝受影響的對象。

配套講不清楚引發的恐慌

對許多大貨車司機來說,家中那台老舊柴油車是負擔家計的謀生工具,因為經濟條件買不起新車只好買老舊的二手車,貸款還沒還完,卻又因為修法突然面臨被迫報廢的命運,可是政府提供的補貼並不足以清償舊的貸款,又怎麼有能力買新車?政府目前提供的汰換方案,以換新車為主要補助對象,並沒有顧全到許多購買貨車再靠行的司機,並沒有條件買新車的實際情況,也因此這些司機面臨了失去謀生工具的生存焦慮。

read more

Open集團:揭開集團隱形的社會責任

By kimutaku608 / On 2018-08-11

當我們思考除了政府治理之外,還有什麼社會機制可以讓企業改變污染行為時,主要從兩個層面來思考,一個是從消費者或是客戶的角度,可以決定要不要採購污染或是侵害勞工權益的商品;另一個是老闆可以自己決定要用什麼樣的營利模式,問題是誰是真正的老闆,誰有實質的權力可以決定要不要改變。

「Open集團」就是在第二個層面思考下的產物。近年來台灣企業集團的規模不斷擴大、併購、改組,結構愈來愈複雜,不只是集團對企業的影響力愈來愈大,對於一般民眾的影響也愈來愈全面,例如台塑集團有石化業、醫療也有生機產業;遠東集團有礦業、百貨業、電信業、ETC等。因此要去追究一家企業的社會責任時,也必須要看見整個集團的網絡結構,追究集團母公司的主事者,讓真正有權力的人負起該負的責任。

read more

「透明足跡」資料庫與網站平台怎麼用?

By kimutaku608 / On 2018-07-31

透明足跡這一年來,持續進行網站介面的優化,不斷匯入更多的環境資料,目前資料庫包含30566 家公司,共73527 家工廠的資料,及71336 筆違規紀錄,121家工廠排放廢氣及376家工廠排放廢水的即時監測數據。

也在「g0v公民科技創新獎助金」的支持下,新增了「Open集團」資料庫,彙整了1487個集團的子母公司關係圖,涵蓋26648家海內外公司。

透明足跡上線後,有一些廠商來電表示,由於透明足跡公開他們的違規裁處記錄,使他們遭受到消費者或客戶的壓力。或許可以思考為什麼同一份資料,過去也都公開在環保署的「列管污染源資料查詢系統」,卻沒產生同樣的影響力呢?

千萬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改變的種子,現在就來使用透明足跡網站,一起讓改變成為可能。

現在就來看看如何實際操作網站吧!

1、三種搜尋方式

進到透明足跡的首頁,有三種不同的搜尋方式,可以選擇在「環境地圖」的頁面,輸入企業名稱或所在區域,以地圖的方式搜尋污染源,或者用「依企業查詢」搜尋企業所有工廠的環境表現,也可以用「依集團查詢」搜尋集團內有哪些子母公司,這些子母公司加總起來的裁處記錄以及個別子母公司的裁處記錄。

read more

《空污法》三讀通過,未來企業污染資料將會公開

By kimutaku608 / On 2018-06-25

在空污法修法過程中,綠盟與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蠻野心足協會等環保團體,共同提出空污法修法草案的版本。其中綠盟針對環境資料開放制度不完善、政府環境治理機制不足,提出第35條、第62條之1及第96條的修正意見,要求公開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質以及重大違規企業的名單,並提高違規排放的裁處金額,取消污染大戶的租稅優惠。

1、落實環境知情,公開企業污染排放資料

民眾對居住環境存在什麼風險、工廠排放什麼有害污染物、可能發生的立即性危害事故或長久慢性累積的健康風險,都有知的權利,但目前這些環境資訊都沒有被揭露。我們沒有辦法查到工廠排放什麼污染物質、排放量多少,身體出現疾病也無法確定跟工廠排放有關係,這樣的問題反應在六輕公害訴訟中,就是六輕的律師不斷聲稱原告提不出六輕排放什麼污染證據,但自己也不說明排放什麼污染物質的荒謬情境。

read more

【新聞】止敬鵬悲劇重演 化學品登錄促業者掌握原料危害性

By kimutaku608 / On 2018-05-21

(圖:化學品標準登錄期程。賴品瑀攝。)

2018年05月18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賴品瑀報導

敬鵬大火燒出了大眾對工廠化學品使用與管理的關注,若業者能更理解自己所持有的化學品特性,才可能做出更好的處置,而國內正在進行的化學品登錄,則是促使業者掌握手中化學物質狀況的機會。

環保署化學局副局長陳淑玲表示,這些化學物質的特性,化學局將不會幫廠商作功課,因此業者必須要去瞭解他所擁有的化學物質的特性與可能的危害。化學局將是站在協助業者的態度,而更盼業界的龍頭老大來當組頭,化學將此視為改善產業體質的革命。

18日下午化學局為化學物質登錄辦法修正草案舉辦研商會,這次的變更,包括了統一窗口,整合相關部會、以發登錄碼取代紙本文件、指定106種國內流通較廣泛、潛在危害性較高與資訊掌握較缺乏等化學物質優先登錄、將展開業者「共同登錄」機制。

「新化學物質及既有化學物質資料登錄辦法」自2014年12月施行,訂定國內各機關管理化學物質所需資料。此辦法去年底就曾提出草案,不過由於後來打算將既有化學物質標準登錄名單納入並提升位階,因此在今年3月底重新預告一次。

read more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