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環境、健康不能無視 空污防制不開後門

By kimutaku608 / On 2017-12-25

環境、健康不能無視 空污防制不開後門

回應行政院版空氣污染防制法修法草案

空氣污染所造成健康危害日受重視,中南部居民長年受既有工業空污危害,於前日即12月17日舉行中南部反空污大遊行。行政院環保署今年除提出14+N空氣污染防制策略外,於12月14日由行政院院會通過,正式提出空污法修法草案。對此,民間團體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美濃愛鄉協進會及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於12月21日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表達訴求。

環保署應有完整的決策權限

read more

為什麼污染企業一犯再犯罰不怕?

By kimutaku608 / On 2017-12-25

空污問題嚴重,空污法怎麼修引發爭論,面對工廠污染一犯再犯罰不怕的困境,空污法修法後能回應民眾對於工廠污染的焦慮嗎?

污染企業一犯再犯

台灣氯乙烯工廠(簡稱台氯)是一家經濟部發起聯合民營企業集資創設位於高雄林園石化區的VCM廠,年產氯乙烯45萬公噸。世界衛生組織判定VCM為一級致癌物,長年暴露於VCM的環境中,容易罹患肝癌、腦癌、肺癌,以及血癌。

攤開近兩年台氯的裁處記錄,2016年5月因揮發性有機物洩漏濃度超過排放標準,裁罰10萬元,並要求限期改善;12月再次稽查,同一製程的揮發性有機物洩漏仍超過排放標準,裁處20萬元。隔年2017年1月,同一製程再次因同樣原因洩漏濃度超標,違反《空污法》一年內經二次限期改善仍繼續違反者,屬於違規情節重大,開罰空污法上限100萬。到了5月、6月及9月,同一製程仍因同樣原因超標受罰。

read more

環團不滿空污新法 爭取由環保署會商

By kimutaku608 / On 2017-12-21

台灣醒報  譚有勝 2017/12/21

【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台北報導】針對空污法新制環保署「會同」經濟部,主導權將由經濟部掌控,環團21日紛紛批評,政府修法是為了經濟發展而不是人民健康,並提出3大訴求,包括將環保署「會同」經濟部改為「會商」、提高空污超標排放罰鍰下限、公開企業環境資訊等,才能解決空污問題。民進黨立委陳曼麗也允諾,將在臨時會提出爭取環保署「會商」經濟部,以免延宕空污總量管制的計劃。

總量管制恐再延

針對此次空污法修法,「行政院版竟然配合經濟發展,並未落實空污法保護環境及健康的立法精神。」美濃愛鄉協進會理事李永龍指出,1999年,環團便要求政府在高屏地區實施總量管制,但是因為環保署需要「會同」經濟部,使這個計劃延宕了16年才落實,「若不是需要『會同』經濟部,高屏居民早就可以呼吸乾淨的空氣了。」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曾虹文表示,目前對於工廠排放污染的管制並不足以遏止企業污染行為,他更舉例,台氯去年賺了7.82億,但是超標排放污染物卻只被罰了100萬元,並不合理。雖然政府提高了裁罰金額的上限到2千萬元,但沒有調整下限,不足以威嚇業者減少空污排放量。

read more

2個月4度污染 中油大林廠累罰280萬

By kimutaku608 / On 2017-12-11

(圖:中油大林廠前天又傳出異味。(記者陳文嬋攝))

自由時報  2017-11-29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中油大林廠兩個月四度傳出異味,引發民眾不滿。針對前天又傳出異味,市府環保局昨依空污法再罰廿萬元,累計開罰二百八十萬元。​

中油大林廠上個月十六日才因觸媒裂解程序M33停爐後吹驅,經燃燒塔燃燒後排放產生煙硝異味,被市府開罰十萬元;不料本月四日又發生烷化製程M37因起爐異常而跳俥,再度傳出惡臭異味;五日重新起爐又出包,將製程廢氣排放至燃燒塔,卻因燃燒不完全,致惡臭異味排放逸散。

市府環保局事隔三天後,深度查核廠區,再揪出三項缺失,尤以M32汽油加氫脫硫製程設備元件洩漏值達一萬一千多ppm,超過高市加嚴標準二千ppm達五倍,認定是重大缺失,依法重罰一百廿萬元。

不料,臨海工業區前天再飄散油氣惡臭異味,經環局駐區稽查人員稽查,揪出中油大林廠M33起爐不順,先是排放惡臭異味,遭環局依法開罰十萬元,後因濕氣壓縮機壓差異常導致跳俥,將製程內氣體排放至燃燒塔,因燃燒不完全而排放黑煙,環局再開罰十萬元。

read more

謝謝特定社群的質疑,就讓我們對推動裁處事由公開的過程做個完整說明吧

By kimutaku608 / On 2017-12-03

謝謝核終的朋友這麼「用心」檢視我們努力工作的成果,事實上,我們也很希望能把推動「違法事由」公開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經驗,不管是好的或是壞的,和也在倡議資料開放的朋友做一些交流與回饋,更希望其他人能給予我們一些建議,甚至指正。但現在臉書的書寫習慣通常只要求簡化,我們正苦惱於要怎麼把這個過程談出來,所以也謝謝你們的質疑給予我們嘮嘮叨叨說明這些過程細節的機會。

綠盟2015年還在摸索透明足跡計畫要如何展開的時候,就發現工業污染議題讓人很難關心起的原因就在缺乏更進一步的環境資料。比方說,如果想要知道隔壁的工廠在生產什麼、排放什麼,我們沒有辦法知道,即便檢舉後被開罰,也沒辦法違規行為到底是排放了什麼東西、超標多少而被開罰,開罰後工廠後續做什麼整治改善,附近區域還會不會一再承受同樣的污染,如果工廠發生緊急情況,會有什麼危險物質、要如何避難等等,我們一切都無從得知。

read more

台肥台中廠排黃煙 環局重罰百萬

By kimutaku608 / On 2017-12-01

(圖為台肥台中廠在國慶連假十月九日偷排黃色的硝酸濃煙,被環保局依空污法重罰一百萬。(環保局提供))

自由時報 2017-10-14

9日設備故障 含氮氧化物煙霧噴發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環保局十二日接獲媒體指有民眾投訴,位在梧棲的台肥台中廠在國慶連假時,偷排黃色的硝酸濃煙,造成嚴重空污,稽查發現該廠在十月九日因硝酸製程設備故障,排放含有氮氧化物的大量黃色煙霧到大氣中,雖然梧棲空品測站PM2.5及氮氧化物等監測值未異常,但考量業者違規樣態,環保局昨天決定依空污法重罰一百萬元。​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指出,氮氧化物(NOx)是燃燒亞硝酸造成的強酸氣體,吸入後會刺激呼吸道導致咳嗽、呼吸困難症狀,嚴重者會造成呼吸衰竭致死。

投訴人林先生指當天看到煙囪不斷冒出黃色煙霧,聞到後感覺呼吸困難、喉嚨有灼熱感,擔心飄到市區危害會更嚴重,懷疑台肥趁連假期間,工業區周邊上班人員較稀少時偷排放廢氣,他錄下影片投訴媒體,並致電台肥台中廠,黃煙也在投訴後約十分鐘停止。

read more

工廠為什麼被開罰?──透明足跡讓污染事實攤在陽光下

By kimutaku608 / On 2017-11-30

1984年印度波帕爾市一家工廠氫化物外洩,許多人吸入毒氣或飲用遭污染水源,幾週內造成1.5萬人死亡。如果當時的居民,知道這家工廠有什麼化學物質、會造成什麼污染、發生災害要如何因應,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各工廠生產什麼、有什麼污染物、排放情況、其潛在風險及緊急應變措施為何,是公眾最基本對環境污染知的權利。工廠違反環保法規被開罰後,更應該要公開污染事實,以及後續改善狀況,讓公眾知道居民與環境承受了什麼,存在什麼樣的健康風險。然而真實的情況是,工廠只要申報排放污染的許可,就可以得到政府允許合法的排放污染,進行相關的經濟活動,獲取商業利益,並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公開與經濟活動相關的環境資訊,「商業機密」儼然成為隱匿重要環境資訊的保護傘。

read more

華亞汽電廠 桃縣追繳6.6億空污費

By kimutaku608 / On 2017-11-10

位於華亞科技園區的華亞汽電廠。(記者謝武雄攝)

自由時報 2011-07-30

〔記者謝武雄、高嘉和/綜合報導〕桃園縣龜山鄉華亞汽電廠涉嫌以電腦程式模擬不實空氣污染物排放濃度申報,全案正由桃園地檢署偵辦中。桃縣環保局認為該公司篡改作業長達五年以上,將加倍追繳五年空污費,總額高達六億五千九百餘萬元。​

對於如此巨額罰款,台塑集團總管理處昨天不願發表意見,僅強調尚未收到罰單,收到後才會確定如何處理。台塑總管理處主管表示,相信關係企業不會造假,在事情釐清後,司法自會還其清白。

檢:廠方有人已坦承造假

桃園縣環保局去年五月發現華亞汽電廠電腦監測數據太過規律化,派員到工廠突襲檢查才發現數據有問題,全案移送桃園地檢署偵辦;檢方於今年四月發動搜查,將廠長楊仲舒等人帶回偵訊,訊後並以十萬元到五十萬元不等金額交保。檢方也宣稱,廠方人員中已經有人坦承造假;華亞汽電廠則是強調,絕對沒有造假。

華亞汽電廠使用電腦自動監測傳輸系統,平均每十五分鐘要傳輸一次。依照環保法令可以追溯五年紀錄,環保局將五年來十八萬筆資料,透過電腦進行比對,並針對有問題的部分加倍開罰,總共追繳空污費六億五千九百六十萬六千四百卅五元,環保局昨天正式行文,並要求於十月卅日前繳交。

read more

推動開放資料 透明污染足跡

By kimutaku608 / On 2017-11-10

生命力新聞 輔大新聞傳播系實驗媒體 報導社會創新創業故事 

 

【記者王林曄、張然/台北市報導】工業化發展下,由於企業生產帶來的空氣污染、水體污染日趨嚴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綠盟)發現,政府開放的污染排放資料卻有無法回溯、查找困難、容許企業註解等問題。他們因此發起「透明足跡」計劃,通過收集地方政府的監控資料,製作「民間版開放資料平台」,並向政府提出訴求,要求擴大檢測數量、項目及範圍。

read more

產創條例三讀 閒置工業區土地將先罰後賣

By kimutaku608 / On 2017-11-08

(立院今(3)日三讀修正通過「產業創新條例」,明定閒置工業區土地「先罰後賣」的政策方向。聯合報系資料照)

2017-11-03 17:17經濟日報 記者陳慶徽╱即時報導

立院今(3)日三讀修正通過「產業創新條例」,明定閒置工業區土地「先罰後賣」的政策方向,另外針對投資新創設有天使投資人租稅優惠、股票移轉時課稅與符條件有限合夥創投可享有「穿透性課稅」的稅務優惠。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拋出要以「先罰後賣」的政策方向以解決五缺中的缺地問題,而經濟部工業局也隨即將此條文放入產創條例的協商中討論。根據三讀條文,未來經主管機關盤點後認定為閒置工業區土地者,若經公告期兩年後仍未改善,則主管機關先依該土地公告現值10%以下之金額開罰。

 

然而,若該閒置土地所有人未能依照期限提出改善計畫或是與主管機關完成協商者,政府可在查估該土地市價後,予以強制拍賣。

針對強制拍賣條款,過去朝野立委都曾質疑有違憲和法律執行上的疑慮。對此,綠委周春米強調,強制拍賣不是主要手段,而是最後手段。她表示,此次三讀條文有其正當與必要性。

read more

頁面

訂閱 RSS - 部落格